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培培)“未錄取給退款”是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為吸引生源立下的“軍令狀”,但很多機構在需要退款時常常又一推再推,廊坊三河市的小趙就遭遇了這樣的煩心事。近日,小趙在河北新聞網“陽光理政”平臺反映,今年6月份,他在三河中公教育報名參加教師招聘培訓,依照協議約定,沒考上可退費一萬元,但他提交退款申請已經兩個月了,卻遲遲未收到退款。
反映:承諾“考試未通過退款” 申請超倆月錢未到賬
“中公教育承諾退費時間為30至45個工作日,可從我提交退費材料至今,已過2個多月了,退款還沒有收到。”接受采訪時,電話那頭的小趙言語間透露著無奈和氣憤。
(資料圖)
事情還要從6月份說起。當時,小趙正準備參加事業單位招考,他和同學兩人一同報考了中公教育“三河教師招聘考試筆試+面試協議班”。6月14日,小趙交了10900元費用后,被安排到了該機構“2022年河北廊坊市教師招聘新大綱全程協議班”學習。
小趙在中公教育的交費記錄截圖。
小趙介紹,培訓課程包括18天的筆試培訓及面試特訓,簽訂的《培訓服務協議書》明確:“乙方(小趙)如筆試、面試未通過,甲方(中公教育)向乙方退還培訓費用1萬元;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費手續材料,經核實材料真實、符合退費條件后30-45個工作日內,甲方將退費金額支付至乙方提供的銀行賬戶。”
筆試成績出來后,得知未被錄取的小趙隨即向中公教育的對接老師提交了退費申請。然而,從7月14日小趙提交退費申請至今,已經超出合同約定的最晚期限45天,他遲遲未能收到退款。此外,小趙稱,和他同時報班的同學申請退費后也遲遲未收到退款。
擔憂:門店撤店,消費者擔心錢打水漂
小趙稱,他曾多次聯系中公教育的老師詢問退款進度,都未能明確具體的退款時間。“對方說了很多理由,先是說正在審核中,后又說退費比較多幫忙催一下,就是不能保證退還的具體時間。我還曾多次撥打中公教育的客服電話,一直都未能接通。”
小趙與對接老師的聊天記錄。
無法聯系到客服人員、沒有明確的退款時間,這讓小趙心里很沒底,小趙擔心自己的一萬元錢會打水漂。“早在8月份中公教育在三河市的分公司就已撤店,對接老師也是一換再換,連客服電話都打不通,我都不知道還能找誰去要錢。”
小趙說,一萬塊錢對他來說不是小數目,他還需要拿這筆錢報考別的培訓班,或另作他用。小趙希望中公教育能盡快把一萬塊錢退還給他。“哪怕晚幾天或者明確告知我退款的具體時間,我都可以接受。”
進展:記者介入后,小趙很快收到退款
小趙及其同學的退費流程進行到哪一步了?他們何時能收到退款?9月26日,記者聯系了小趙的對接老師。幾句話過后,電話被轉交給了一名自稱是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香河分公司的負責人。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公教育在三河的分公司確實已撤店,相關業務均由香河分公司接管,他通過系統查詢到小趙及其同學的退款審批流程已經完成,等待打款即可。而對于到賬的具體時間,他表示,沒辦法承諾。“退款流程走完后,由北京總公司打款。全國涉及的學員較多,退費量較大,會有超期未退費的情況。但我們承諾,肯定能給學員退。”
9月27日,記者撥打了中公教育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核實了小趙及其同學的信息之后告訴記者,會讓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老師給記者回復。雖然記者并未接到回復電話。但9月27日下午5時30分,小趙給記者發來消息稱,幾分鐘前,他和同學都收到了退款。
延伸:此前也有其他人有類似遭遇
無獨有偶,此前石家莊市行唐縣的孫女士也遇到了類似問題。6月12日,孫女士向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交了500元預付款,打算去聽試聽課,但后來因個人原因孫女士并未去試聽。6月20日,孫女士提交了退費申請,對接老師承諾退款兩個月左右到賬。然而卻一拖再拖。
9月23日,記者電話聯系了孫女士的對接人侯老師。侯老師告訴記者,孫女士的退款已審批完成,就差打款了。“北京總部按辦理順序進行打款,可能有點兒慢。”侯老師稱,她不能明確具體的打款時間,會幫孫女士加急一下。
記者介入之后,9月24日下午,孫女士告訴記者,她終于拿到了退款。
孫女士收到了500元退款。
深入:中公教育為何屢陷退費糾紛?
記者在網絡上檢索“中公教育”發現,中公教育屢陷退費風波。早在2020年7月14日,中公教育因“退費糾紛數量居高不下”的問題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導致該公司被北京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今年3.15,中公教育還登上了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教育培訓類企業一周投訴飆升榜榜首;此外,今年7月份,“中公教育拖欠學費三個月不退”的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公開資料顯示,中公教育創建于1999年,在全國擁有1508家直營網點,被稱為考公培訓“一哥”,總部位于北京。作為考公培訓行業領頭羊,中公教育為何屢遭學員投訴?記者撥打中公教育400客服電話,試圖了解情況,但接線客服人員表示自己沒辦法作出解答,只能幫忙對接,會讓相應的老師給記者回復。但截至發稿前,記者并未接到回復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