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素敏在備課。
河北新聞網訊(王永周、宋繼昌)在河北省臨城縣偏僻的郝莊鎮自立莊村,有一所不起眼的教學點。有一位教師在此默默耕耘了32年,教過的農村娃有500多人考上了大學,6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她用自己的言行鑄造了鄉村教師扎根偏遠山區的最美師魂,她就是被學生親切稱為“校長媽媽”的李素敏。
(資料圖片)
圖為李素敏在為學生輔導功課。
1990年,李素敏高中畢業后,小學老師李建秋邀請她回校任教,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李素敏同意了,1996年通過考試轉為正式教師,這一干就是32年。“我是農村出身,我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為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奉獻出我的力量,讓山村里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去。”李素敏說。
圖為李素敏給孩子們發放營養餐。
自立莊教學點位于臨城縣西部的大山里,當地土地貧瘠,經濟落后,為了不讓學生因貧窮輟學,李素敏常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孩子們墊付書本費和醫藥費,并多方聯系為貧困的孩子申請救助。
“我就是在李老師的資助下讀完的小學,并在她的鼓勵下考取了大學。”學生李志賓說,由于家里窮,父母就想叫我輟學回家,李老師知道后,幾次到家里給父母做工作,并從微薄的工資里擠出一部分幫我墊付書本費,終于又讓我回到學校。今年,我終于如愿考取了大學。
如今已經在深圳工作的李寧曾是李素敏班里最搗蛋的學生,成績不好,帶著同學逃課。“我觀察后發現他很聰明,就是不愛上課。”李素敏回憶說,她找李寧談了幾次心,“原來是因為成績差,失去了信心。”于是,李素敏每天放學把他單獨留下,給他補課。兩個月時間,李寧的成績就趕了上來。
圖為李素敏課間在和孩子們一起玩耍。
“每個學生都很優秀。作為老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抓住每一個教育良機,因材施教。” 對于教學,李素敏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她還經常把孩子安全教育掛在心上,平時她把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等編成易記易唱的兒歌,通過做游戲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圖為李素敏帶領學生練習傳統腰鼓。
多年來,李素敏既當教學點負責人,又要上課。用水、用電、取暖,學校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都需要她操心。三十二年來,她每天早早來到學校,把院里、院外打掃得干干凈凈,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到來。她所帶的班級年年都是先進班集體,她先后榮獲河北省第一屆“愛心媽媽”和邢臺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圖為李素敏指導學生鐵桿舞動作。
郝莊學區校長王如兵說,李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關懷,對工作兢兢業業,工作32年來從沒有耽誤過學生一節課。
為了讓知識的火種能在這個偏僻的鄉村延續,李素敏曾“三顧茅廬”邀請自己的學生李蘇芳回村教學。如今,李蘇芳開著電動三輪車載著李素敏一起去家訪,成了這師徒二人的家常便飯。
“我的小學老師李建秋邀請了我,我又邀請了我的學生李蘇芳,是我們師生一代代地堅持,才讓自立莊小學延續至今。”李素敏說,“未來我的學生的學生,肯定也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幫助母校,回饋家鄉。”
“教育是一種守望,我在守望中感受到了幸福。”李素敏說,我愿意用畢生去守望,守望著鄉村教育,守望著這些孩子,守望著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