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吳橋雜技演繹新傳奇——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⑤
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內演員在表演。河北日報通訊員 馬超群攝
“真是太精彩了,鬼手、吹破天、拋繡球娶親這些節目以前在電視上看過,第一次來吳橋現場觀看,感覺很不一樣,真是不虛此行。”近日,北京游客高先生帶著家人來到吳橋雜技大世界,實地感受雜技的魅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是坐京滬高鐵列車過來的,從北京上車,不到一小時就到了滄州,然后轉乘汽車一個多小時抵達吳橋,很方便。這里體驗感很棒。”高先生說,他查過電子地圖,自駕從北京走高速到吳橋也只需三個多小時。
“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吳橋是中國的雜技之鄉,世界雜技藝術的搖籃。如今,這些傳統雜技、藝鄉風情盡匯于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雜技大世界的主體是江湖文化城。現在,迎接游客的是一場全新升級的“開城式”:“華夏瑰寶”“江湖福地”的彩旗招展中,古裝馬術、吳橋大鼓、傳統中幡等表演隊伍次第涌出城門,氣勢宏大的表演,為參觀者拉開了進城游覽的序幕。
漫步城中,身著古裝巡街、挑擔叫賣的人在城內穿梭,表現著清末民初的藝人走江湖的街景。精彩的猴戲、馴鼠表演,震撼的硬氣功,歡快的嗩吶吹奏和各式各樣的雜耍、戲法一路吸引著游人。雜技小院的日常用具變雜技道具、彭家班展現的驚險絕活、藝人們詼諧幽默的江湖“賣口”,再現了當年老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等民俗藝人集散地的特色表演和文化景觀,展現了雜技之鄉民間傳統文化風采。游客置身其中,有如穿越古今,感受著不一樣的文化味道。
在“吹破天”劇場內,人送綽號“吹破天”的雜技藝人何樹森吹著嗩吶,頭上還頂著一個暖水壺;他不但能用嘴吹還能用鼻子吹;不但能吹嗩吶,還能吹茶壺。嚯!何樹森將雜技與嗩吶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整場演出高潮迭起。
來到“鬼手居”,有“鬼手”稱號的吳橋民間雜技魔術表演藝術家王保合老先生的“三仙歸洞”精彩上演。一根筷子、兩個瓷碗和三個海綿球是他全部的表演道具。只見王保合拿起筷子輕輕一點,扣在瓷碗下面的海綿球就隨他之意或出現或消失。他的絕活兒引來陣陣喝彩。為了活躍氣氛,他會邀請臺下觀眾進行現場互動。王保合先讓一名觀眾用手緊緊攥住一個球,然后拿著筷子指著她的手,一聲“走”,觀眾攤開手心,竟然變成了兩個球!“怎么進來的?怎么這么快?太厲害了!”觀眾被吳橋老藝人的高超技藝深深折服。
與此同時,江湖文化城“三不管廣場”上,江湖非遺集市正熱鬧舉行,捏面人、吹糖人、畫糖畫的應有盡有;參加江湖文創館的活動,可以身披漢服,游走吳橋,感受千年雜技魅力;在江湖大劇院內,有大型雜技劇《江湖·秀》精彩上演……
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西側就是京杭大運河。近年來,吳橋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歷史機遇,大力實施“雜技興縣”,挖掘利用運河文化和雜技文化獨特資源優勢,以最美生態為運河塑形,以最美文化為運河鑄魂,以最美產業為運河賦能,以最美鄉村為運河添彩,大運河吳橋段日益成為一顆耀眼明珠。
為了更好擦亮雜技這張文化名片,吳橋深入挖掘歷史積淀中的運河文化底蘊,在雜技大世界景區特別推出了雜技雙劇《大運河記憶》《歡樂農家》,讓游客在觀賞雜技中分享運河兩岸非遺故事,觸摸“歡樂農家”的豐收脈絡;打造了“運河人家”美食街,展示吳橋地方名吃,薈萃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塑造具有“人間煙火氣、地道江湖味”的特色旅游餐飲“打卡地”。
如今,“全景吳橋全域旅游”的如詩畫卷正讓雜技之鄉煥發新光彩。(河北日報記者 王雅楠)
關鍵詞: 吳橋雜技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