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光縣全面推廣“三秋”全程機械化作業,以科技化、智能化助力農業豐產豐收。
近日,在滄州市舉辦的“三秋”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演示會東光縣主會場,大型玉米收獲機、深松機、液壓翻轉犁、激光平地機、旋耕犁等加裝了智能計產、智能監測設備的農業機械依次開進農田。
伴隨著轟鳴聲,一行行玉米植株被收獲機吞進肚里,吐出來的是金燦燦的玉米粒;深松機、旋耕犁、平地機接續作業,對深層土壤進行疏松,讓土地更好地“呼吸”;無人駕駛的精量播種機在機械手設定操作程序后,迅速獨立開展作業,播撒的種子均勻、精準。各種高效高質、充滿科技化、智能化元素的“一條龍”作業方式令在場種植戶拍手稱絕。
現場觀摩的種植戶邢月晨說,使用傳統農機具收玉米,留茬大約30厘米高,新型農機具留茬還不到10厘米,這樣就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而且收割速度快了1.5倍,秸稈可以實現完全回收,玉米也能直接裝車拉回家,省時又省力。
近年來,東光縣持續加大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技術人員培訓和農機具服務力度,并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全縣機械化作業綜合水平穩步提升,達到95%以上。
一機多用、智能監測、無人駕駛等高科技的應用,實時監測機械設備的作業精度、作業效率等數據,不僅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在改善土壤耕層結構和農作物生長環境、增強土壤保墑蓄水和排澇抗旱能力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使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此次“三秋”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演示和推廣,為東光縣“三秋”大忙提供了強大助力,也為秋糧顆粒歸倉打下了堅實基礎。(記者董輝 通訊員孫汝霞 王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