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駐三河市地質災害防治巡查指導組對三河市黃土莊鎮西小汪村北地裂縫地災隱患點進行巡查。
今年汛期,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的責任心,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緊抓實,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省自然資源廳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推進群測群防、巡查排險、預警預報、駐點防御等工作舉措落地落實。
(相關資料圖)
今年汛期,全省共發放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4.2萬份,排查處置地質災害隱患4835點次,發布(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21期、提醒短信12.9萬余條,提前組織轉移受威脅群眾9700余人。
8月29日,駐沽源縣地質災害防治巡查指導組到沽源縣豐源店鄉盤道溝村巡查泥石流。
加強組織協調,全面部署地質災害防治
河北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氣候條件時空差異大,地質災害類型全、分布廣、威脅大。省自然資源廳始終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自然資源重點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廳黨組書記、廳長任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20余名專家組成的顧問組,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保障和技術支撐。高度重視、及早安排,省自然資源廳今年3月下發《關于做好2022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先后召開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和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對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采用多種形式,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力度。省自然資源廳會同自然資源部先后對唐山、秦皇島兩市的5個縣(市、區)8月17日至19日強降雨過程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進行了督導指導;會同自然資源部駐守河北專家對保定、承德、張家口、邯鄲、邢臺5市23個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督導指導。同時,省自然資源廳對邢臺、邯鄲、唐山和張家口4市的部分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督導,著重檢查各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落實情況、群測群防措施落實情況,巡查監測、預警預報、值班值守、信息速報等制度落實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7月5日,駐秦皇島市地質災害防治巡查指導組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進行地質災害汛期巡查。
夯實基礎,推進1∶50000比例尺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
為摸清全省地質災害隱患底數,2021年10月起,省自然資源廳組織9支地勘隊伍,在全省9個山區市78個山區縣開展了1∶50000比例尺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經過7個多月的野外調查,查清了全省地質災害隱患底數共4593處,其中崩塌1784處、泥石流1468處、滑坡703處、地面塌陷548處、地裂縫90處,為精準防治地質災害奠定了堅實基礎。在1∶50000比例尺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結合省氣象部門的年度降水趨勢預測,編制完成了《2022年河北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明確了重點防范期、重點防范區域和重點防范部位。
同時,省自然資源廳積極聯動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鐵路辦事處等部門,及時通報威脅交通線路、水利設施、學校、旅游景區、鐵路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信息。落實落細群測群防措施,明確防災責任人和群測群防監測員,加強巡查監測和應急處置,壓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7月29日,省自然資源廳與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加強鐵路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工作框架合作協議》,合力做好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
群測群防全覆蓋,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防災預案
全面落實群測群防措施,省自然資源廳將459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逐點上圖入庫,建立了管理臺賬,全面納入群測群防體系,逐點制定防災預案、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識,逐點落實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并發放防災責任卡和防災明白卡,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突出重點區域和時段防御,河北將城鎮、村莊、醫院、學校、集市、養老院、幼兒園等人員聚集區,重要鐵路、公路等交通干線沿線和重要工程建設活動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以及旅游景區、生產礦山、在建工程、山區鄉村道路、切坡建房等區域作為汛期地質災害防范重點區域和部位,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作為重點防范的關鍵時段,嚴密部署、嚴防死守,確保不出現重大災情險情。
強化預警預報,發送預警短信12.9萬余條
6月1日起,河北全面啟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工作。省自然資源廳緊盯強降雨過程,每日會商研判天氣變化趨勢,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遇有強降雨過程,加密會商頻次,準確掌握雨情、水情信息,根據降雨落區和雨量變化,及時滾動訂正預警級別和區域。及時與省氣象局聯合發布預警信息,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電話、短信、微信等多種途徑第一時間及時將預警預報信息告知各級管理人員、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員和受威脅群眾,同時不斷完善預警“叫應”機制,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到村到戶到人,確保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截至10月12日,省自然資源廳和省氣象局共聯合發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21期,發送預警短信12.9萬余條。
突出重點防御,全天候駐守71個縣
防洪澇災害,一時一刻都不敢懈怠。按照汛期不過排查不止的要求,今年汛期,省自然資源廳組織143名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人員,下沉駐守到9個山區市71個重點縣,緊盯降雨區域,協助指導縣、鄉基層開展巡查排查、監測預警、撤離群眾等工作,指導支持地方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河北嚴格執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制度,重點加強強降雨過后山區房前屋后、鄉村道路沿線滑坡、崩塌等滯后性地質災害隱患復查工作。
強化汛期值班值守,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實行機關政務值班、地勘處(科)管理值班和技術支撐單位技術值班三條線值班,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遇有災情、險情時,通信暢通、報告迅速、處置及時。
與此同時,河北堅持“人防”與“技防”結合,在石家莊、張家口、承德、邯鄲、邢臺等市安裝17處滑坡、泥石流專業監測預警設備,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測、視頻監視等,提高了群測群防能力。今年汛期,各技術小組累計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4835點次,開展防治重點巡查336處,其中巡查人員密集區18處、礦山51處、交通沿線149處、重要基礎設施10處、旅游景區17處、治理工程8處、工程活動區4處、其他類79處。積極應對防范強降雨過程,強化預警預報、巡查排查、協助地方及時撤離受威脅群眾等工作,全省共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9700多人。
完善保障預案,開展汛期地災應急測繪保障演練
一旦遇有險情或突發事件,必須有一支“拉得出、連得通、看得清、測得準”的隊伍。為此,河北多次開展以連降特大暴雨造成洪澇地質災害為場景的演練模擬,從設備快速展開、空中搜尋失聯人員、航攝影像快速獲取、滑坡體土石方量快速測算等多個方面檢驗提升應急測繪專業隊伍全過程應急服務保障能力,確保遇到突發事件能夠快速響應、有效處置。
為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河北各地在“實用、管用”上下功夫,重點抓好受威脅群眾簡易、小型地質災害避險演練,讓群眾增強避災意識、熟悉避災信號、掌握避災路線和應急避難場所,確保遇險時能夠有序快速撤離。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拓展宣傳培訓渠道,創新宣傳培訓方式,進一步加強對群測群防員和受威脅群眾的宣傳培訓,讓群眾學會自我識別、自我預測,努力提高廣大群眾識災辨災、臨災避險和應急處置能力。今年汛期,全省共組織地質災害避險演練62次、參加人員2400多人,地災防治知識培訓53場、參加人員3500多人,構建了一支能有效覆蓋京津冀區域、“天空地”一體、高適應性、高機動性的應急測繪專業隊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始終保持防災高度警覺,時刻保持風險意識,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和懈怠思想,切實增強地質災害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汛期雖然過去,但不能有絲毫松懈,他們將緊抓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加強組織協調,扎實做好隱患點巡查排查,突出重點防御,強化預警預報,加強督導檢查,全力抓好地質災害防范。同時,及時完善應急處置預案,一旦出現險情,全力做好人員撤離、轉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平安河北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唐芳、馬漢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