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訪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璐研究員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我們為什么要如此重視發展實體經濟?
陳璐:發展實體經濟意義重大。首先,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可靠保障。其次,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有利于減少經濟泡沫,降低金融風險。實體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再次,實體經濟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中發揮著中堅作用。目前,制造業仍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引導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實體經濟,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有效防范經濟風險。
記者:發展實體經濟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何重要意義?
陳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有機產業集群,其表現為產業基礎的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和價值鏈的高端化。實體經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座”和“支柱”。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才能從根本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成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記者: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陳璐: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我國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一方面,堅持補短板、鍛長板,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和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實體經濟發展新引擎,培育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記者:我省是制造大省,在很多領域具有一定優勢。新征程上,如何延續和拓展自身優勢,向制造強省邁進?
陳璐:我省要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跨越,一是加快推動“雙新”產業擴容增效和產業鏈戰略性布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一代重化工業為核心,加快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高端邁進,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二是把握歷史機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在全省逐步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緊密銜接、區域分工協同完善的創新產業集群。三是實施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動品牌跨界合作,加強品牌保護,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的一流品牌。四是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一批在細分領域內具有全球領先技術和領先產品的獨角獸企業和“隱形冠軍”,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河北日報記者梅劉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