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村一法官、一社區一法官、一校一法官
承德:“三個一”機制讓群眾感受到司法溫度速度
河北日報訊(記者李建成)“一直沒有去法院起訴怕麻煩,現在駐村法官姓名、職務、電話就掛在村委會,有糾紛找法官真是太方便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城子鎮村民靳某說。
去年9月,村民賈某和靳某開玩笑,賈某不慎將靳某摔傷,導致靳某骨折住院治療,但雙方因賠償問題一直未能達成和解。得知村里有了法官工作站,靳某立刻通過電話與法官劉國會取得聯系。劉國會利用人民調解網絡平臺,就近委派特約調解員付貴山處理,并從法律視角給予遠程指導。很快,賈某和靳某達成和解,約定由賈某賠償靳某1.3萬元,賈某也在簽訂和解協議后當場兌現。
承德市地廣人稀,造成基層法庭服務半徑過大。以圍場半截塔法庭為例,共服務79個行政村,總面積達3250平方公里,人口近10萬人?;鶎尤罕娨坏┌l生糾紛,解決渠道少,尋求法律咨詢難,極易形成民升刑案件。
開通便民“直通車”,讓司法服務直達基層。承德中院探索建立“一村一法官、一社區一法官、一校一法官”“三個一”工作機制,在全市2459個行政村、205個社區建立法官工作站、法官工作室,599所學校也全部選任了法官法治副校長,實現院、法庭、法官工作站、法官工作室縱向貫通。借助巡回審判車、移動微法院等,開展巡回審判、遠程立案、普法宣傳,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編密多元“解紛網”,讓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在全市構建“法官+特邀調解員+N”多元解紛體系。市縣兩級法院和人民法庭,分別與53家市縣鄉三級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完成對接,成立訴前調解組織71個,實現司法調解與社會調解、行業調解的橫向交互。2960名特邀調解員活躍在鄉村社區、田間地頭,發揮調解“尖兵”作用。
同時,以人民調解網絡平臺為依托,強化訴調線上對接。通過邀請特邀調解員入駐等方式,將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會、婦聯等9個單位基層社會治理資源全部集約到人民調解網絡平臺,做到基層解紛力量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訴前成功調解案件8043件,一審民事案件同比下降20%,創建無訴訟村512個,5家基層法院和2/3以上法庭調撤率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