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創新融資模式 降低改造成本
邯鄲以市場運作方式加快棚改
河北日報訊(記者宋平)“晴天路顛簸,雨天路積水。”10月25日,談起村里的居住環境,邯鄲市冀南新區杜村村民賀同告訴記者,由于村里多年未修整的路面坑洼不平、多處損壞,村民出行、車輛出入十分不便。
“現在好了,我們將搬進兩公里外的新房。”賀同說,他時不時就會到新小區周邊溜達散步,項目正在進行樁基施工,想著自己將在這里入住,上下樓有電梯,小區道路平坦通暢,環境又好,就覺得日子更有盼頭。
賀同期待早日搬家住進去的新小區,是全省首個通過市場化棚改模式建設的棚改項目滏水左岸小區。該項目依托國有平臺公司,以項目騰出土地為抵押物,向國開行申請棚改貸款,用于安置房建設。采用“異地安置,先建后拆”方式建設的滏水左岸小區項目,目前已獲得國開行第一批貸款6.5億元,后續貸款資金正在申請中。
滏水左岸小區建成后,將容納入住冀南新區杜村、杏園營村2800余戶棚改居民。小區緊臨成峰公路、107國道和直通邯鄲市中心的中華大街,交通便利;小區規劃建有幼兒園,周邊五公里內,小學、中學、醫院、公園和沿街商業等生活配套設施完善,將大大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
近年來,棚戶區改造受資金瓶頸制約,政策性銀行對棚改融資收緊,棚改項目啟動資金困難,制約了棚改項目的實施。邯鄲市鼓勵各地在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情況下,根據政策性銀行各自信貸特點,主動創新棚戶區改造模式,采取市場化棚改、國有投資平臺與企業合作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緩解棚改項目啟動資金困難。
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是邯鄲市館陶縣實施陶山新區建設的首個重大項目。該項目通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安居貸”模式,向農發行申請棚改貸款7.2億元用于前期房屋拆遷補償,可大大緩解項目前期資金壓力。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銀行介入”運作模式,該項目由國有企業結合政府安置方案進行拆遷以及安置房建設,并按照一定價格定向銷售給安置對象,以安置房銷售、公共建筑租賃和附屬設施銷售收入作為貸款還款來源。
正在進行基礎施工的西填池棚戶區改造項目,是邯鄲市東湖新城的重點民生項目。該項目通過爭取棚改專項債券44億元加快推進,也是邯鄲市首個采用“定房價、競地價”模式實施的回遷安置房項目,即在土地招拍掛過程中,對擬出讓地塊限定回遷安置房回購價格,讓開發商向上競地價,既能抑制房價過高,又能讓政府獲得較高的土地出讓收益。除去回遷安置房,該項目還將建設商業及配套用房、2所幼兒園和1所小學等配套設施,可解決7892戶居民的居住問題。
邯鄲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創新融資模式,今年以來,邯鄲市已發行棚改專項債20億元,累計獲得國開行貸款12.3億元。館陶縣申請的農發行7.2億元貸款已報至農發行河北省分行審批,武安市、魏縣正在與國開行、農發行洽談貸款具體事宜。邯鄲市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有力推動了棚改項目實施。2023年,全市將新開工建設1.2萬余套安置房,可有效改善棚戶區群眾的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