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 注重監督實效
(資料圖)
——來自省人大常委會五項聯動監督情況的報告
深入組織發動,開展培訓6萬余人次,召開座談會2600余次;緊緊依靠代表,成立代表小組2234個,參與代表34109人,借助“人大代表之家(站)”等平臺收到群眾意見建議5000余條;堅持問題導向,僅縣(市、區)人大就發現問題3680個,轉政府部門辦理3393個,提出意見建議4468個;注重監督實效,檢查市、縣兩級點位9658個,對54個縣、164個點位進行檢查抽查,督促相關部門將發現問題整改到位……
根據省委部署,今年3月以來,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全省人大系統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五項聯動監督,形成的《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五項聯動監督情況的報告》提交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以法治力量推動省委部署的重點工作扎實開展、相關法律法規落地落實。
重點項目建設
招商引資活力加速提升
“從檢查情況看,各級政府各部門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二次全會要求,堅持把投資和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開展‘項目建設年’和‘重點項目提質提效’行動,全面落實‘實、考、保、包、促、評’要求,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招商引資活力加速提升。”報告顯示,截至8月底,省市重點建設項目3877個,投資完成率101.8%;全年計劃開工項目2130個,開工率99.2%。
但檢查中同時發現,目前河北省重點項目區域分布和質量有待進一步優化,部分園區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還需加力。
全力以赴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報告建議,推進以專業化為引領的多元化招商模式,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重要平臺招商,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及生活配套設施。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工作指導和政策扶持。強化大抓招商、大抓項目推進機制,以實打實的考評舉措倒逼投資和項目建設有效推進。推動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努力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
優化營商環境
政策供給與實施有力有效
省人大常委會問卷調查顯示,90.77%的受訪企業認為河北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較去年高出8.69個百分點。
“全省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印發《2022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推出16方面、139項改革措施,實施穩定全省經濟運行的‘1+20’一攬子措施及配套政策,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削減率、省級大廳‘大一窗’綜合受理等工作位列全國前列。”報告指出。
針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要素保障痛點難點訴求集中,政務服務便利化“老大難”問題等,報告建議,提升惠企政策落實精準度便利度,推動惠企政策全過程數字化集成,優化省“助企紓困”網上政策發布主平臺功能。提高要素保障水平,采取切實措施解決企業引才、用工困難,完善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服務、省金融服務等平臺功能。改善基層政務服務質效,以解決“重復錄入”問題為切入點提高“一網通辦”獲得感,探索實行僅憑電子營業執照辦理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維護企業和群眾合法權益,建設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數字化賦能政企良性互動。
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99%的深層超采縣水位回升
在檢查中發現,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條例,聚焦壓采任務精準施策,治理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截至8月底,全省超采區深、淺層地下水位分別同比回升5.67米、1.56米,與2018年同期相比,99%的深層超采縣和93%的淺層超采縣水位回升。
“目前,我省在農業節水力度、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使用監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不足。”報告指出。
從根本上解決地下水超采問題。報告建議,強力推進依法治水,依法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和非常規水利用,完善水資源保護和節水監管執法體系。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擴大地表水灌溉范圍,修建一批蓄水工程,改造提升地表水灌溉工程,規劃建設全省河湖連通的水網體系,提升“以河代庫”功能。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深化水價水資源稅改革,科學設定水資源稅額標準,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強化考核問責,依法懲處超定額取水、違規取水。持續推進生態修復,提高水源涵養和自給能力。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廁所革命持續深入推進
“截至8月底,全省新改造戶廁59.34萬座,完成全年任務的118.68%”“‘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逐步健全”“累計完成19748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全省農村亮化覆蓋率達到94.3%”……報告認為,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各項工作全面推開,進展良好,取得階段性成效。
但檢查組同時認為,部門協調統籌不夠緊密、規劃引領意識不足、資金投入后勁不足等問題也一定程度存在。
報告建議,強化統籌協調,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機制,協調各級各部門不斷創新實踐。強化規劃引領,統籌發展定位、主導產業、人居環境、生態保護等諸多因素和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布局,科學有序編制村莊規劃等,合理安排整治任務和建設時序。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用地、稅費、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撐。將整治提升工作全鏈條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鞏固整治提升成果。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數量及焚燒能力處全國第一梯隊
報告認為,各級各部門持續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宣貫工作,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持續健全收運體系,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已建成投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62座,今年新建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10座,累計達到13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數量、焚燒能力均處于全國第一梯隊。
“目前存在的‘兩網融合’體系尚需完善、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制約著我省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進一步發展。”報告同時指出。
繼續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強化部門職責,壓實工作責任,積極構建監管體制完善、責任機制明確、密切協調配合的監管體系。因地制宜建設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處置設施,對部分已出現“吃不飽”的項目加強區域協調統一處理。推行市場化運作,認真落實國家垃圾分類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和全鏈條管理水平,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