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著餐飲外賣和新零售引領的即時配送品類擴張,即時配送需求進一步被挖掘,構成了同城物流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與此同時,互聯網零售市場正在從“萬貨商店”變成“萬物到家”——“即時零售”正在升溫。
商務部《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明確提及“即時零售”,并將其作為新消費場景之一。據了解,美團、京東、達達集團等加力布局即時零售市場,連鎖商超、便利店等傳統線下零售商也在積極進入即時零售市場。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發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作為O2O(Online To Offline 線上到線下)到家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時零售風口已至,或將迎來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中的開放平臺模式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引領并拉動O2O整體市場規模增長。
市場步入高速增長
小劉在北京通州經營一家80平方米的平價百貨超市,伴隨著柜臺電腦不斷傳來的新訂單提示音,每天有數百個外賣訂單從這里送出,一個月的銷售額近100萬元。依托零售平臺的騎手,小劉經營的超市能在30分鐘內滿足周邊居民的日用百貨需求。
從“次日達”“當日達”到“30分鐘達”,線上下單,線下極速送達上門,這樣的消費體驗已從“送外賣”拓展至更多領域。
“新零售業態不斷發展,線上便捷性和個性化推薦優勢逐步放大,線下渠道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線上線下渠道趨向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即時零售、無接觸消費和直播帶貨等新消費場景正加速布局并保持發展勢頭。”商務部《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稱。
即時零售是指消費者線上交易平臺下單,線下實體零售商通過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執行配送上門服務,提供的產品包括食品飲料、蔬菜生鮮、醫藥健康、數碼3C等商品,配送時效通常在30至60分鐘。
多地“即時零售”業態快速發展。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湖北各類市場主體的即時零售消費穩步增長。其中,便利店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40%,飲料酒水店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111%,寵物用品店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150%,夫妻雜貨店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309%。今年1至7月,云南菜市場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51%,雜貨店的即時零售訂單同比增長162%。
“即時消費需求一直都存在,以前只存在于一些應急性的場景和小部分人群。近期,由于無接觸消費的興起、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即時消費市場環境的完善、即時消費習慣的養成,即時消費市場步入高速增長。”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
可實現多方共贏
“隨著現代社會新型商業模式基礎設施和城市配送服務網絡的快速完善,以小時達、分鐘達為特征的即時零售已經成為零售模式創新的新風口。”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說。
即時零售何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新的風口?這是因為即時零售可實現多方共贏。
對消費者來說,即時零售服務意味著顯著的時間、效率和體驗的提升。同時,依托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即時零售模式可聚攏海量商家和品牌資源,給予消費者更加豐富多樣的商品選擇。
對于線下零售門店來說,疫情之下,客流有所減少,但即時零售的崛起,能夠使門店在完成日常經營的同時扮演前置倉的角色。不僅賦予門店新的角色,極大地拓寬業務覆蓋邊界,提升門店的坪效和人效,還能把顧客轉變為數字化用戶。
對于品牌商來說,即時零售構建了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營銷和運營生態,實現了全渠道經營的降本增效,并帶來更高速的銷售增長。
對于外賣和物流平臺來說,發力即時零售,可使得外賣和閃購訂單顯著增加。今年二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數增長至41億筆,包括餐飲外賣、美團閃購業務在內的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季度收入增長至368億元。此外,即時零售模式下,平臺與實體零售商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可以帶動傳統零售業態轉型和實體經濟發展。
正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所言,即時零售是全渠道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單純依靠線上的流量,而是通過對現有線下資源的整合,使得平臺和線下零售商的合作形成一種“1+1>2”的能力。線下門店作為履約的終端和商品存儲的終端,加上即時零售的賦能,價值得以再利用。
各路資本爭相布局
美團、京東、餓了么等平臺紛紛布局即時零售。而且,疫情加速了即時零售的用戶心智滲透,加速了消費者“萬物到家”的即時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并依賴即時采購的方式來滿足家庭日常所需。
據悉,從外賣到生鮮,從美妝產品、母嬰產品到數碼產品,即時零售商品品類的滲透率和銷售份額都在持續提升。
根據美團2022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業績報告,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16.4%。即時配送訂單增至41億筆,包括餐飲外賣、美團閃購業務在內的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季度收入增至368億元。平臺年活躍商戶增至920萬,創新高。
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達達集團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二季度達達集團總營收23億元,同比增長55%。
今年第二季度,京東小時購延續高速增長態勢,GMV(成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2倍。京東到家在線營銷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0%。京東明確要將已有的5.8億主站活躍用戶轉化為即時零售用戶,并針對業務層面給出階段性具體目標。
抖音電商、阿里等互聯網平臺也在瞄準即時零售市場。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即時零售是全渠道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單純依靠線上流量,而是通過對線下資源的整合,使得平臺和線下零售商合作形成一種1+1>2的能力。
《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說,隨著新型商業模式基礎設施和城市配送服務網絡的快速完善,以小時達、分鐘達為特征的即時零售已經成為零售模式創新的新風口。
尋求可持續發展
業內認為,即時零售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我國即時零售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采用即時零售的購買方式,配送成本將大幅降低,配送效率將有所提高,即時零售將保持加速發展態勢。
洪勇表示,即時零售與即時配送效率緊密相關,消費者更加關注即時配送效率,因此需要在前置倉等方面加大投入。“對于企業而言,要準備好資金、人力、技術等資源,并加大對無人車、無人機等無人配送的科技投入,做好即時零售商品品控和品牌管理工作,完善前置倉布局,優化配送大數據系統,縮短配送時間”。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認為,即時配送是業態發展的需要,更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對于線下商家來說,即時配送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線上流量的紅利。只有在經營和服務特色方面多下功夫,線下商家才有望把更多線上流量轉化為實際銷量。
《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指出,線上流量導入、店倉一體化改造、全鏈路數字化管理、全渠道用戶運營、全渠道整合營銷以及線上線下銷售服務打通,成為零售商和品牌商做好即時零售的關鍵。
同時,業內有關專家認為,零售的核心是效率和體驗。無論是即時零售還是其他商業模式,都必須建立在價值創造的基礎之上,帶來供給側效率的提升和體驗的改善。因此,即時零售的發展還有賴本地供給的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這決定了即時零售未來的發展空間。只有本地零售的業態更繁榮、布局更密、效率更高、體驗更好、成本更低,即時零售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對于實體零售企業來講,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價值的源泉,回歸零售的本質——商品和服務本身,才能實現零售線上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