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秉持“黨建引領、項目帶動、平臺支撐、政策激勵、引育并重”的人才理念
【資料圖】
讓青年教師在科研中挑大梁當主角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主力軍。激發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潛能,不僅關系到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還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近年來,燕山大學秉持“黨建引領、項目帶動、平臺支撐、政策激勵、引育并重”的人才理念,走出了一條夯實基礎研究人才根基和培育特色科技創新團隊并重的內涵式、高質量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之路。
團隊引領:在重大項目中歷練青年人才
年僅37歲的楊志南,是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工作不到十年,他不僅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河北省技術發明獎等獎項,還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這些成績的取得,更多得益于團隊的幫助和指引。”2013年,楊志南博士畢業,從事鋯合金研究的他,在國家鋼鐵材料領域著名專家張福成教授及其所在先進鋼鐵材料研究團隊的指導下,轉入軸承鋼新品種及熱加工技術的開發。
“河北是鋼鐵大省,也是我國重要的軸承產業基地,作為青年人應當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做科研。”然而,對剛剛畢業的楊志南而言,要解決高端軸承制造領域“卡脖子”技術,必將面臨很大挑戰。
科研視野不夠、經驗不足、不易找準方向……在團隊成員手把手的指導和鼓勵中,楊志南扎根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大冶特鋼等多家企業生產一線,不斷調研、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他參與研發的軸承鋼新成果被納入GB/T3203-2016國家標準。
2021年,楊志南主持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新一代抗低溫耐腐蝕高強韌貝氏體軌道鋼”獲科技部立項資助。
“青年教師資歷淺、前期成果積累少,爭取項目有時力不從心。學校將他們的科研發展與國家重大戰略結合起來,在項目團隊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中,幫助青年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燕山大學校長趙丁選介紹,近幾年來,學校先后參與承擔了C919大飛機、中國天眼、北斗導航衛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在這些重大項目團隊中,幾乎全部由青年骨干人才擔當研發主力,一批青年人才得到歷練成長。
筑巢引鳳: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磁場效應
“之所以從上海來到秦皇島,是因為我更看重燕山大學的科研平臺。”2019年,已是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終身研究員、博導的青年人才王霖來到燕山大學任教。
王霖口中的平臺,指的是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擁有占地8000平方米的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這里不僅有高壓領域中最先進的科研實驗條件,還有像田永君院士這樣的科研大咖,對我的科研能力提升幫助非常大。”
平臺是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梧桐樹”。
燕山大學發揮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優勢,在重點領域筑巢引鳳,設立綠色通道,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磁場效應,打造“人才特區”。
2020年,田永君院士主持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材料結構和性能的高壓調控原理與技術”獲得立項資助,實現了河北省主持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零的突破,王霖就是該項目的五個骨干成員之一。
目前,僅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就已自主培養出具有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青年長江”、“國家優青”身份的國家級人才8人。
“科研平臺特色鮮明的實驗條件、優良的科研環境以及人才聚集產生的濃烈學術氛圍,對青年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燕山大學人力資源處處長、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張世良說,近年來,一批優秀青年人才從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名校“逆流動”到燕山大學。
政策激勵:營造人盡其才的教學科研氛圍
激發青年人才的科研活力,還在于評價人才有態度,激勵人才有力度。
燕山大學破除原有博士生導師選聘偏重資歷的慣例,給予青年教師同等學術待遇,全面推行能力突出的講師、副教授可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機制,支持他們組建學術團隊、申請重點課題。
“我在副教授時被學校評為博導,這種實實在在的支持和突破常規的鼓勵,對我來說既是認可,更是動力。”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俞濱說,學校會給新進老師兩年的教學過渡期,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同時,5年期內不對團隊專職成員進行單獨上崗考核,讓他們更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
據介紹,燕山大學還專設“新銳工程”等青年人才項目,對一批優秀青年后備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跟蹤管理,為青年人才搭建從入職到成長的完整階梯,俞濱等3位受到“新銳工程”項目資助的青年學者成長為“四青”人才。
此外,燕山大學堅決破除“五唯”,制定“燕山學者”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和骨干教師招聘辦法,對引進人才和校內培養人才一視同仁。不論稱號,不論職稱,不論專業,依據成果和貢獻享受相應年薪。2020年,該校從東北師范大學引進的楊國春教授,憑借個人成果取得了與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相同的“燕山學者”拔尖A類人才待遇。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管人才、人才強校戰略,著力打造良好的科技創新和人才政策體系。”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表示,學校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和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努力在建設科技強國、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和服務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