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遷西縣,處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栗農忙著采銷板栗,果農忙著打包訂單,菌農忙著采摘晾干……這個時節,到遷西走走,不僅能吃到新鮮可口的各色水果蔬菜,還能欣賞到美麗如畫的鄉村畫卷。
令人陶醉的美麗環境和欣欣向榮的現代農業發展得益于遷西縣持之以恒的“四美”村莊建設。近年來,遷西縣以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農村社會治理水平,全力打造環境美、生態美、鄉風美、產業美“四美”村莊。
在灤陽鎮鐵門關村,新民居錯落有致,寬敞的街道干凈整潔,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村落,顯得古樸而祥和。然而在過去,因環境衛生差、無富民產業等問題,鐵門關村被扣上了“后進村”的帽子。“下一步,我們還將啟動美麗鄉村旅游景區建設,讓產業更興旺、百姓更富足。”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文福說。
在遷西,美麗蝶變的不僅僅是鐵門關村。以環境美、生態美為首要任務,遷西縣大力改善農村面貌,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五清五化”為重點,清垃圾、清溝渠、清雜物、清糞污、清殘垣斷壁,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配套化,健全鄉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不斷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共清理農村垃圾7450立方米,清理畜禽養殖糞污190處;清理修復殘垣斷壁252處,清理雜物3400處,治理污水亂排280處,清理納污坑塘62處;新建農村戶廁687座、公廁49座、改建問題廁所3062座;新建小“三園”253處,清理小廣告2100條,新繪制文化墻18875平方米;硬化村街道路16萬平方米,綠化美化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500盞,創建美麗庭院2384戶。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和靈魂。該縣創新載體,豐富內容,有效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內涵。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的導向作用,大力實施鄉風文明培育工程,深化鄉村文明行動,不斷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實施道德模范工程建設,在全縣村(社區)設置了村民功德榜,共有2000多位村民上榜。健全完善了“潔齊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兒媳”等評選機制,提升了普通村民“愛德、誠德、孝德、仁德”的意識,傳遞了社會正能量。目前,全縣文明鄉鎮占比達到79%、文明村占比達到60%。
“既要讓鄉村美起來、老百姓樂起來,更要讓農民富起來。”遷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韓立新介紹,遷西縣堅持把發展農村富民產業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大力扶持推廣“一村一品”模式,鼓勵支持農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群眾致富互促共進。目前,該縣探索出產業牽引、土地出租、物業租賃等10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417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了10萬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484元。
在漢兒莊鎮楊家峪村,從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和別具特色的民居可以看出村民的富足。“我們依托豐富的板栗資源,帶動村民發展鄉村旅游,同時積極推行板栗認領模式,完成板栗樹認領3000余棵,每株板栗樹年租金900—1300元,每年可增加栗農收入50余萬元。”該村黨支部書記陳玉妗說。(通訊員王春清 顧大鵬 記者馮立華)
關鍵詞: 遷西美麗鄉村 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美麗鄉村旅游景區建設 創建美麗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