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千畝稻田,“振興號”小火車載著游客一路歡鳴……
(相關資料圖)
北靠筆架山,南鄰黎河水。金秋時節,遵化市團瓢莊鄉山里各莊村沐浴在金色陽光中,橫亙于青山綠水間,向八方來客呈現著實施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開始新奮斗、奔向新生活的生動圖景,熱情且自信。
遵化市團瓢莊鄉山里各莊村呈現著實施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開始新奮斗、奔向新生活的生動圖景。 通訊員王子一攝
時光退回10年前,山里各莊還是“臟亂差”的后進村。2012年開始,整治村莊環境,私搭亂建沒了、柏油馬路通了,垃圾雜草不見了、綠樹鮮花繁茂了。2020年,引進唐山文旅集團,通過土地流轉、農旅融合,打造占地3500畝、計劃投資50億元的“遵化市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該項目于2021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建設周期4年,將主要建設稻夢莊園綜合體、文化街區體驗街區、沉浸式鄉村共享服務中心、現代化智慧農業綜合體及市政道路、生態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打造個性化、藝術化、高品位、高質量的鄉村康養旅居地。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筆者探訪時,國慶節剛過,千畝稻田畫——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一期工程的核心區域,節日氛圍依然濃郁。木棧道、彩虹路,游客如織,伴著音樂在畫中穿行。
空中俯瞰,一幅幅稻田畫令人驚艷。這是稻田畫“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 通訊員王子一攝
瞭望塔,旋轉樓梯,拾級而上。一幅幅稻田畫次第呈現,彌散著農旅融合賦予傳統農耕的文化內涵:“樂亭大鼓”“京劇臉譜”“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還有唐山特色的方言土語……
鄉村振興,既要產業興旺,又要文化繁榮。“實施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唐山文旅集團始終將保護傳播唐山地方特色文化與發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創新開發文創產品、優化整合文化資源,推動特色文化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優勢。”唐山文旅集團策劃總監周常立說,今年聘請專業團隊,以田為“紙”、以稻為“墨”,培育打造了千畝稻田畫。山里各莊“四季游”繼冬季滑冰賞雪、春季油菜花海后,又添了一個季節鮮明的景觀農業新亮點。
遵化市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的“開心農場”,彩虹路上游客絡繹不絕。 通訊員王子一攝
輕舞鐮刀,收割水稻;腳踏脫粒機,打收稻粒;再經石磨脫殼,稻粒就變成潔白的大米。景區“豐收農場”,在務工村民指導下,游客們體驗著“稻田+”全鏈條農事,欣享“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田園之樂。更令人期待的是那“砰”的一聲,孩子們會歡叫著捧起新出爐的爆米花。
農旅融合新業態,帶來了產業興旺,更讓鄉親們得到實惠。務工村民耿春香高興地說:“我們把稻田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出去以后,還可以到‘綜合體’打工,每個月還有3000元務工收入,我們這些農村婦女在照顧家的同時也能‘創收’,真是一舉兩得。”
大學畢業生盧穎曾在北京工作,如今回到家鄉,投身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建設。忙碌一天后,她穿過創客中心、查看施工進程,又來到古戲臺前、與一磚一瓦趕工的師傅們聊了幾句,隨后跟著游客登上了瞭望塔。
山里各莊鄉村振興綜合體的古街老巷。唐山文旅集團供圖
喜悅與收獲,不僅在良田沃野。唐山文旅集團還在還原山里各莊村的古街老巷。青磚黛瓦,雕梁畫棟,重塑村莊厚重的歷史與鄉愁。鄉愁作坊街區,流轉沿街閑宅,“前店后廠”保護傳承傳統美食;民俗藝術街區,校園民宿、知青小院,遠離都市喧囂,營造詩意棲居;文創中心,更是有著宏大的目標,不僅會集聚遵化、唐山的文創要素,還將向全省乃至全國征召文創達人和項目。
2022年國慶節假期,山里各莊稻田文化藝術節引來八方游客。 通訊員王子一攝
“10年間,村莊多項旅游、民生工程同步推進,面貌一天一變樣,村民也由農民變身為農旅融合產業的‘產業工人’。未來,我們爭取把山里各莊村打造得更宜居、宜游、宜養,讓大家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山里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賈澤林介紹,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3萬元,是10年前的5倍。
“不止山里各莊村,近年來遵化市積極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和常態長效,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走出一條‘特色產業美、生活環境美、人文內涵美、社會和諧美、百姓生活美’的鄉村振興之路。”遵化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鴻星說。
暮色中,充滿生機的山里各莊村如詩如畫,又換了一番風韻。 通訊員王子一攝
落日熔金,遠山如黛,黎河泛著點點金光。鳥兒鳴叫著飛過千畝稻田畫,相約歸巢。暮色中,充滿生機的山里各莊村又換了一番風韻。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望著眼前的良田美舍,聽著游客們的聲聲贊嘆,暢想著自己入駐文創中心的美好未來,盧穎滿懷期待地說,“我相信,山里各莊的明天一定會更好!”(文/河北日報記者李寶發 劉禹彤 通訊員 張曉悅)
關鍵詞: 團瓢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