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許多城市騎行熱明顯升溫,帶旺了相關消費
騎出新“風景”,馳騁新“賽道”
(資料圖)
日前,一場“低碳環保、綠色騎行”主題宣傳活動在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一盤山公路舉行,人們騎過參加騎行運動,倡導健康低碳的綠色出行方式。河北日報通訊員朱大勇攝
騎上單車,約上好友,或“打卡”城市熱門景觀,或騎行城市周邊,親近大自然……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在河北省許多城市,騎行運動熱還是明顯升溫,不僅助力全民健身,還拉動了相關產業。今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門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自行車騎行被列為戶外運動產業之一。如何讓河北省騎行產業更火爆?
多地騎行愛好者大幅增加,且以年輕人為主
12月3日下午1時,趁著天氣不冷,48歲的高碑店市市民楊衛東穿戴整齊,推出自己的山地車,開始了3個小時的戶外騎行。
“天氣暖和時,每天晨騎我至少騎七八十公里;現在天氣冷了,加上疫情的影響,我一周只進行一兩次戶外騎行,其他時間在室內騎行臺上騎行。一年下來,至少騎行了兩萬多公里。”楊衛東說,他2017年開始騎行以來,已換過兩次車,今年3月又入手了一輛新山地車。在他的帶動下,愛人和二三十個朋友這兩年也購買裝備,陸續加入了騎行行列。
邢臺市近兩年騎行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今年的邢臺公路自行車線上騎行挑戰賽,全國報名參賽人數達3萬多名,刷新了該市歷次自行車賽事參賽人數紀錄。邢臺宏途單車俱樂部總經理王振平介紹,該俱樂部今年截至目前新增了1000多名會員,其中年輕人占65%以上。
“騎行不僅降脂,還能減碳。”26歲的石家莊市健身教練王婕妤,今年6月購入一輛3000多元的山地車開始騎行,持續的騎行熱讓她連說想不到——“200多人的騎行群很快就滿了,現在我在群里都成了‘前輩’。”
“百人夜騎”更是成為今年4月以來石家莊騎行圈的熱點:無人組織,三三兩兩的騎行愛好者不約而同把太行大街作為夜騎目的地,每次陸續到達終點的有上百人。
“今年以來石家莊騎行愛好者增長近3倍,以往是以退休職工、中老年人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石家莊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文強說。
騎行運動為什么這么受歡迎?李文強認為,受疫情影響,本地游、周邊游等近距離休閑度假游成為新時尚。騎行運動本身的魅力,再加上城市道路設施的提升,生態環境的改善,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項運動。騎行運動場景視頻化呈現,則助推其成為“網紅”,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疫情終究會過去,騎行健身又賞景,何樂而不為?”
中高端運動自行車“一車難求”,相關企業獲益
隨著騎行群體日益壯大,和國內運動自行車市場相同,省內也出現了中高端運動自行車“一車難求”的現象。無論是知名品牌美利達、捷安特,還是高端品牌閃電等,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冬季并不是騎行的好季節,但車友們的騎行熱度不減。有的考慮升級更高端的產品,有的將車送到店里保養或升級配件。”捷安特石家莊公司市場部經理張澤毅說,雖然疫情有一定影響,但今年運動自行車銷售市場的火熱并未改變。“以前為促銷價格上會有一定優惠;現在倒過來了,不僅價格上沒任何優惠,現車還缺貨。單價1.6萬元以上的運動自行車,石家莊市內各店目前都沒庫存,連展車也沒有,提貨需要排隊。”
而閃電自行車甚至一般需要排隊6個月左右才能拿到。
河北省相關企業也享受到了這波“紅利”。
12月7日,位于昌黎縣工業園區的河北航輪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排排鈦合金車架正準備作打磨拋光處理。
“客戶訂單比較急,我們一直在搶交貨期,車間不斷在擴大產能,補充人員,提高效率。”河北航輪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佳奇介紹,該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鈦合金自行車架制造商,去年的訂單都排到了今年,月產量同比增長44%,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5.02%。“我們目前70%以上的產品出口,在繼續擴展國外市場的同時,下一步將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增加新產品研發力度,豐富產品類型。”
河北省平鄉縣是全國知名的自行車零配件生產基地。位于該縣的邢臺健力車業有限公司2014年開始生產山地車,2020年年產量接近10萬輛,銷售收入達2000多萬元。
“今年截至10月份,我們已經生產了10萬輛山地車,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該公司董事長姚西華介紹,此前他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內8個省份,今年市場已擴大至十幾個省份。公司還進行了公路自行車研發,雖然目前只生產了二三千輛,但市場前景看好。
但從整體上看,產能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利潤率低,仍是河北省運動自行車產業的痛點。省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志表示,河北省相關企業應加快轉型升級,在零部件、材料和工藝等方面加強研發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向高端市場發力,不斷提升品牌價值。
優化騎行環境提供更好服務,吸引更多騎友
騎行熱也帶旺了相關線路的旅游消費。
如今,“為一項運動赴一座城”已成為年輕一代的消費新趨勢。西安古城墻騎行、浙江千島湖環湖騎行等,成為一些旅游平臺上頗受熱捧的線路。此外,在國內一些城市,騎行線路附近的美食門店往往生意興隆。
群山起伏,路旁果林茂盛、山花怒放……作為邢臺市騎行愛好者心中的經典線路,信都區抗大路串聯起天梯山、金泉山等8個景區,終止于前南峪抗大陳列館前。“僅前南峪村,騎行游客今年就比去年增長近15%,增加餐飲和旅游購物消費約300萬元。”該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張友良說,“抗大路沿線繼去年新建一處民宿外,今年還建成了3家戶外露營地,以為騎友們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
“我省各地應抓住騎行熱契機,深挖當地文旅資源,開發更多具有吸引力的騎行線路,吸引更多騎行愛好者。”河北體育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教研室主任龐善東建議。
而相對騎行對消費的拉動力而言,一些城市在為騎友提供配套服務方面仍存在短板。
龐善東認為,為騎行愛好者提供高質量、多元化的服務,是支撐騎行運動健康發展的關鍵。這不僅需要關注自行車等裝備“硬件”,還需要關注騎行道、生態環境等“軟件”。應進一步加強騎行道、城市綠道等規劃建設,完善沿線配套服務,更好地滿足騎友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了慢行系統建設,2021年以來,共設置自行車“一次左轉”路口74處,還進行了自行車專用路建設,種植行道樹、增加綠蔭覆蓋以及為騎行提供驛站服務等,既方便了通勤出行,也服務了騎行健身。
“石家莊市的綠道建設為騎行運動提供了良好環境。”李文強認為,太平河綠道、三環水系綠道、鹿泉區山前大道、滹沱河花海綠道等綠道的修建,將健身休閑、城市生態發展和城市景觀進行有機串聯,非常有吸引力。
相關配套服務的完善進一步增強了騎行愛好者的“黏性”。今年9月,位于石家莊滹沱河花海景觀路旁邊的捷安特騎行驛站建成開放,200平方米的小木屋內,2名工作人員熱情地為騎行愛好者提供救援、補給、租車、新手培訓等服務,截至目前共接待了千余人。(河北日報記者張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