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手機丟了想定位找回,數據誤刪想恢復原樣,心急如焚的你搜索發現手機應用市場有“定位神器”“恢復大師”之類的“黑科技”APP可以下載,結果充值點進去,這些APP只是收錢,完全沒用。近日,江蘇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利用“空殼”手機APP實施詐騙案件,詐騙金額共計3000多萬元。(據《揚子晚報》12月23日報道)
手機丟失、數據誤刪,此時如果有相應軟件可以提供幫助,大家肯定會下載使用。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用戶的這種心理,精心炮制“定位神器”“恢復大師”應用程序充當詐騙工具。為一己之私,詐騙他人錢財,突破法律底線,相信有關方面一定會根據事實,依法對其做出相應處理,讓其付出應有代價。
“空殼”APP直接操刀手雖然“到案”了,但事情不應到此為止。需要追問的是,為其提供“容身之地”的應用平臺難道沒有責任嗎?作為應用呈現的場所和渠道,應用平臺承擔著“守門員”角色,每一個應用只有過了平臺審核才能上架。平臺守土有責、嚴格把關,虛假應用便無路可走;平臺唯流量是從、“見錢眼開”,此類應用就會暢通無阻。可以說,“空殼”APP猖獗和屢禁不止,平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應用平臺不是不可以追求流量和自身利益,但必須取之有道。很大程度上,應用開發者與應用平臺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出現問題只處罰制作者,于情于法不通,有違公平公正。更重要的是,只有讓平臺承擔“連帶責任”,其才會強化管理,當好“把關人”,自覺主動地對形形色色的應用亂象說“不”,引導并約束應用開發者“走正道”,壓縮違規APP生存空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此種情況下,管住管好手機應用,應成為有關方面必須認真對待的現實課題。期待此次在追究不法APP開發者責任的同時,對涉事應用平臺也打打板子,給他們一個明確警示——把關不嚴、一心撈錢,終將害人害己。(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