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12月28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郭曉通 通訊員張致鎧)今天上午,筆者從張家口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張家口市不斷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有力保障城鄉困難人口的基本生活。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張家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張家口市堅持基本兜底保障,落實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針對困難人員的特點和需求精準施策,逐步提高保障質量和標準,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不斷完善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更加精準保障對象,城市低保對象從2012年的7.1萬戶12.8萬人動態調整為目前2.77萬戶3.8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從2012年的31.66萬戶41.01萬人動態調整到目前的 24.22萬戶30.94萬人,城鄉特困人員從2012年的2.4萬人,動態調整到目前的2.8萬人,增加16.7%。
為確保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2020年底,張家口市通過兜底保障實現了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農村低保22.8萬人、特困人員1.9萬人穩定脫貧。同時,針對低收入邊緣群體,建立邊緣戶臺賬,實行動態化管理,精準救助防致貧,截至目前,全市10097名脫貧監測人口中,社會救助兜底保障5084人,救助占比50%;10172名邊緣易致貧監測戶中,納入救助兜底保障3827人,救助占比38%;9164名突發嚴重困難戶中,納入救助兜底保障3933人,救助占比43%。
社會救助項目和內容逐步優化增多,方式方法不斷改進完善。張家口市通過“線上+線下”高效聯動,按照智慧、簡捷、便民的原則,不斷簡化申請、審批、發放等程序,切實提高救助政策的可及性,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低保申請、核對、審批等各個環節全部曬在“陽光”下。對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審核確認權下放至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有效縮短了審批時限,由以前的45個工作日縮短為現在18—30個工作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轉變,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憂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