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校長”馬有全
幫助更多殘疾人朋友敲開“就業門”
好人名片:馬有全,1972年11月生,三河市盛達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十余年來,馬有全傾情奉獻殘疾人事業,創辦國家級殘疾人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幫助殘疾人學習新的技能,提高融入社會能力;積極探索種植皇菊致富路,幫扶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成立愛幫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聯系愛心企業,幫助殘疾人就業創業。2022年12月,馬有全入選“河北好人榜”。
【資料圖】
“馬哥,新年快樂”“祝校長新的一年身體健康,闔家幸福”……1月1日一大早,馬有全的手機上便收到了不少殘疾人朋友的祝福信息。“現在我和很多在學校接受過培訓的殘疾人都成了好朋友,每到節假日他們都會致以問候,這讓我感覺很溫暖。”馬有全說,“看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朋友接受培訓,走出家門并且找到工作,讓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讓更多殘疾人朋友過上好日子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記者:當初,您為什么選擇從事殘疾人事業?
馬有全:我的愛人是特教老師,因此我接觸到了不少殘疾人朋友,他們自強自立的精神給我很大觸動。我了解到很多殘疾人想學習一技之長,也是在這段時間,我萌生了創辦專業殘疾人培訓學校的想法。
2019年,在愛人的支持下,我創辦了三河市盛達職業培訓學校,為了給殘疾人朋友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規劃了適合殘疾人活動的生活區、辦公區、教學區、室外活動區、種植養殖實訓場地,搭建了室內外校園網絡全覆蓋監控系統,設置了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如盲道、盲文門牌、語音提示系統、殘疾人專用扶桿護欄等,并以精細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殘障學員的學習實訓、體能康復訓練和生活需求。
記者:咱們學校主要有哪些培訓項目?
馬有全:為了更科學設置培訓項目,當時我們去了幾個學校“取經”。結合調研的實際情況,最后我們決定面向視力、聽力和肢體殘障的成年人招生,以短期和長期培訓相結合,開設了手工編織、保健按摩、計算機操作、畜牧養殖、中西式面點制作等學科。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就業,我們還實行了以“集中培訓、網絡教學、追蹤指導”為一體的“1+1+1”培訓方式,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辦學模式。我們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學員的好評,有一位視力殘疾的學員,通過別人介紹來學校進行了半年的盲人保健按摩培訓。半年后,這位學員在村里辦起了盲人按摩理療館,憑借嫻熟的技術,十里八鄉的鄉親都來找他按摩,他也因此實現了自主創業,改善了生活條件。
現在學校發展越來越好,培訓學員人數逐年遞增,截至目前,共培訓學員1000余名,學員畢業合格率達95%以上,就業率達85%以上,自主創業率達30%。看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朋友自食其力,我感到很欣慰。
記者:跟我們講講您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的故事吧。
馬有全:2018年3月,我開辦的三河市匯友種植有限公司被三河市殘聯確立為扶貧工作重點實施單位,幫助張家口市陽原縣三個貧困村和三河市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脫貧,種植項目是燕山皇菊。
接到任務后,我們就制訂了具體實施方案,我帶著研發團隊四處奔走,挑選菊花品種,經過多次比對,最終我們找到了適合北方培育的菊花品種,又經過8個月的后期培育,終于培育出了獨特的燕山皇菊。為了確保幼苗成活,我帶領員工送苗入戶,并組織貧困殘疾人家庭開展集中種植培訓,傳授幼苗培植技術,定期發放學習資料、視頻課程,對肢體殘疾不方便的學員,我們采取上門教學的方式,力爭所有殘疾人家庭培訓學習全覆蓋。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當地有一個貧困戶是肢體殘疾,出門務工不便,在我們的指導下,他利用自家院落種植燕山皇菊。我們免費為他發放200株皇菊苗,并具體講解皇菊種植方法及注意事項,派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指導、追蹤皇菊種植情況。后來,菊花采收后,他們家增收2000元以上。像這樣的貧困殘疾人家庭,一共有200余戶。如今,大家都脫貧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記者:聽說為了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您還成立了人力資源公司,今后您還有什么打算?
馬有全:在工作中,我了解到,其實不只是殘疾人有就業需求,有些愛心企業也專門設置了殘疾人崗位。為了雙方更好對接,2021年我成立了愛幫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培訓場地,我們與企業對接,針對崗位需要有的放矢地為殘疾人朋友就業提供崗前培訓、就業咨詢、過程管理、后續跟蹤,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殘疾人朋友的就業率,還為愛心企業降低了招聘成本、管理成本。
新的一年,我會繼續努力,創新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努力幫助更多殘疾人朋友敲開“就業門”,讓他們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