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新聞網、燕趙都市報記者 楊佳薇 呼延世聰)近幾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省多地旅游業按下“暫停鍵”,文旅發展遭遇“冰點”。河北是文化和旅游資源大省,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18.7萬人,但疫情發生后,我省國際旅游業務呈斷崖式下跌,2020年接待國際游客僅7.8萬人,旅游營收以及航空、餐飲、購物等行業深受影響。
為紓解文旅發展困境,我省先后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效果有限。為此,省政協委員、河北外國語學院副董事長、執行校長習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旅游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開放度高、帶動性強,能夠釋放‘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習偉委員說,為鼓勵旅游業實現鏈條式發展,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產業合作,并在減免稅收、開具發票、免門票政策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政策托舉、供給拉動,激發旅游市場主體活力。同時,加大旅游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品牌認知度,推出更多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旅游項目。
針對省內大多數酒店設施及人員服務達不到接待國際游客標準這一問題,習偉委員建議,要構建滿足國際旅游需求的配套設施與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充分利用河北高校的多語種、優秀外籍專家等優勢,完善城市國際標識,實現區域雙語或者多語標識全市域覆蓋,向世界講好“河北故事”。在此基礎上,優化國際化酒店、醫療配套設施,在國際品牌、彰顯文化特色、挖掘產品內涵、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行業引導上下功夫。
此外,習偉委員認為,打造省內“地標”景點、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也是今后的一項重點工作。她建議,打造石家莊正定旅游國際名片,加強正定文化旅游的國際宣傳;打造“萬國風情小鎮”城市新名片,為石家莊旅游添彩;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內涵,打造深入人心的燕趙歷史文化型旅游經典項目,加強國際化宣傳,“例如石家莊市評選出‘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將其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歐班列、高鐵、公交車等循環播放,擴大石家莊文化品牌影響力。”習偉委員表示,我省可以以點帶面推廣此做法,以人文旅游資源為切入點,圍繞燕趙文化、燕趙名人、燕趙歷史典故等,打造大型的景區演出并對外輸出,擴大燕趙文化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