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邯鄲市復興區:完善公共服務激發全民健身熱情
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占比44%,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92%,居邯鄲市前列
1月24日,邯鄲市復興區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在復興廣場拉開帷幕。通訊員張中偉攝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中偉)1月24日,邯鄲市復興區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在復興廣場拉開帷幕,陸續舉辦的輪滑、籃球、足球等20余項競賽類和展演類項目,將大大激發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熱情。
去年,復興區啟動實施“體育強區 健康復興”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開展全民健身推廣、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育賽事活躍等三大行動,著力構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打造“十分鐘體育健身圈”。截至目前,共建成各級各類體育場館36家,新改擴建體育健身游園48處,建成社區健身廣場79處、農村運動休閑廣場58處,方便了居民日常健身。發揮“山水林田湖草”地形地貌豐富的優勢,建成依山傍河、叢林環繞的健身步道175公里,讓居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強身健體。2022年9月,占地90畝的邯鄲市首家體育主題公園在復興區建成開園后,很快成為健身愛好者的打卡地。目前,復興區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占比44%,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92%,居邯鄲市前列。
完善服務推動群眾體育發展。打造公共體育設施、市民體質監測網絡及體育協會管理、體育社會指導員和體育志愿者兩級體育服務網絡。舉辦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具有特色的展示和比賽活動,發動組織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和青少年學生主動投身全民健身活動。建立完善群眾體育賽事體系,打造了“康湖群眾健康跑”“線上全民健身運動會”等體育活動品牌,2022年舉辦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百余場,參加群眾達10多萬人,提升了復興體育文化影響力。
位于復興區的邯鄲體育公園。復興區教體局供圖。
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育運動發展。以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為目標,復興區著力構建“三個體系”,即布局合理、層次遞進、特色明顯的競技體育項目結構體系;縱橫銜接、科學規范、優勢凸顯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體教結合、點面結合、優勢互補的青少年業余訓練體系。各學校圍繞田徑、“三大球”和本校傳統特色項目,全面開展業余體育訓練。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同時,通過創新體育課、豐富課余體育活動等方式,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積極創辦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全區國家級、省級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達22所,占比超30%。2022年,舉辦區級青少年體育賽事6大項、500余場,參賽隊伍220余支、參與學生超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