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河北新聞網2月2日訊(通訊員邢亞南 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傳統花會鬧元宵,千年古鎮尋年味。今天,闊別三年的勝芳花會終于再度與百姓見面,“重燃”古鎮煙火氣。
【資料圖】
上午11點半,勝芳古鎮里已是人山人海。在前進大街口,隨著三聲炮響,勝芳花會擺會活動正式開始。中幡會、跨鼓會、高蹺會、小車會、武術會、音樂會……隊伍綿延數里,成為老街里一道流動的風景。
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勝芳花會始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興盛時有七十二道會之說?!皠俜棘F有花會47道,其中有31道非遺項目,包括高蹺、武術、舞獅、中幡、龍燈、笙管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勝芳鄉藝總會負責人蔡利介紹,其中南音樂會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元宵節期間舉辦花會擺會活動是霸州由來已久的習俗,因疫情已連續三年停辦,今年重啟。從農歷正月十二到十六,本地的46道花會以及來自北京妙峰山和勝芳周邊的6道花會共52道花會獻上文化大餐,數量為近幾年之最。
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行進過程中,各種絕活紛紛亮相,讓人目不暇接。只聽鑼鼓一響,一位身穿粉色戲服、手拿折扇的“花花公子”踩著一米多高的高蹺上場了。他一邊做著滑稽的動作表情,一邊跟著歡快的鼓點輾轉騰挪。“功夫實在是高,好!好!”觀眾們也跟著他時而緊張,時而大笑。
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從小受家里人影響,就喜歡踩高蹺,這是勝芳的寶貴文化遺產,希望一直傳承下去?!薄盎ɑü印卑缪菡哂崦澜苣陜H19歲,已經是踩了8年高蹺的老把式了。
勝芳人對傳統花會的熱愛堅守,是勝芳文化傳承不息的密碼?!皶r隔三年重啟擺會,真的是太激動了!看了花會才叫過年,這是咱們勝芳人一年的精神氣所在。”家住霸州市勝芳鎮向陽街的居民王建設站在家門口看著一道道花會穿街而過,異常興奮。
圖為勝芳花會擺會活動現場。通訊員劉向 攝
傍晚時分,天色漸暗。勝芳老街上,五顏六色的LED燈串纏繞在樹枝上,流光溢彩,將古鎮裝點得喜氣洋洋。雖然今年沒來得及制作大型燈組,地標建筑文昌閣、牌坊和王家大院都亮出了五光十色的“輪廓燈”,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
“我是慕名來打卡的,體驗勝芳獨特的年俗,拍拍美景,也期盼新的一年諸事順利!”古鎮街上,筆者遇到專程從天津趕來的郭春梅,她正在文昌閣前與家人合影,希望沾些福氣。
圖為勝芳古鎮里的文昌閣亮出“輪廓燈”。通訊員劉向 攝
勝芳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古時有名的水旱碼頭,至今有眾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和從未間斷的民俗文化。在民俗文化保護中創新思路,勝芳鎮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推動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勝芳燈會、花會、火神信俗、端午龍舟賽等民俗和文旅品牌,并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至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關鍵詞: 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