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安軍玲
每年春節,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這個春節,難得團聚,我回到老家,看望了大舅、姑姑等親人,他們讓我心疼,也給我溫暖。
(資料圖)
節前去外村看大舅。車還沒到大舅所在的養雞場,就看到他在寒風中迎我們。見到我們姐弟四個,瞬間哭了出來。幼時嚴肅得讓我害怕的舅舅此時哭得像個無助的孩子!去年冬天,舅舅經歷了一場心腦血管疾病,從老家來石家莊住院。年老、疾病、異地、疫情,一向剛強的舅舅繃不住了,跟誰視頻時都哭。好在恢復得不錯,而此時,他身邊也有兒孫陪伴。自94歲的姥姥去世后,舅舅再沒有爹娘的庇護,只能直面人生的坎坷和衰老的壓力。真想放下緊張的工作多陪陪他,可現在辦不到。
姑姑家的小院。院里種了許多花草,還養了小狗
姑姑、姑父退休后住在縣城,初四那天我們姐弟四個去看望他們。待我們把禮品放好后,頭發斑白的姑姑早麻利地把糖、瓜子、花生、茶水擺滿了桌面。“為啥不帶孩子來?”姑姑問。快嘴的妹妹說:“每次來您都給紅包,所以這次不能帶了,哈哈!”“一年才一次嘛!”姑姑不滿地看著她,接著又有些驕傲地說:“我至今還沒陽!”“得了吧,前一陣你得的是感冒?”姑父拖著一條病腿忙不迭地拆她的臺。姑姑反應也快,抱怨起來:“你平時就愛養個貓啊狗啊花啊什么的,衛生都是我打掃,草也是我拔,你從不拔!”院里滿是地磚,哪來的草呢,我們疑惑。姑姑不好意思地說:“是花盆里的草。”頓時一屋子人全笑了——那可真是個重活兒啊!老兩口就在這樣的口舌“較量”中度過了大半生,這樣的“吵架”讓我們覺得溫暖。
小妗子在農村的新家
小妗子在農村的新家
小妗子在農村的新家
室內溫暖如春,衛生間可淋浴,有馬桶,城市的單元房也不過如此吧!
院子里左邊搭了架子,右側可種花種菜
初六那天我們去了小妗子的新家。一進門我就慨嘆,這哪里是人們印象中的農村啊,分明是一套豪華別墅。那是一套精美的板材房,密封性好,室內溫暖如春。小妗子開心地告訴我們:“我這兒暖和,開一天空調,費用只有二十塊錢。”小舅英年早逝,之后小妗子又在村里找了老伴,一家人都勤快,日子越過越好。小妗子今年已經有六十多歲了,此時她正暖暖地笑著。看著她幸福,我們一家人都替她開心。
家就是那一盤盤盛不下還要使勁往上摞的菜
父親幾年前得了抑郁癥。他是個好強的人,但得抑郁癥那年,即使是外孫女考上中國美術學院的好消息,也沒能讓他笑一下。今年春節,父親已恢復得挺好了,家里到處都是他歡快的笑聲,母親則在廚房嘮嘮叨叨地忙碌著。這樣的日子讓我覺得溫馨,想把它們握在手里,直到永遠。
也許是因為做過《夕陽正紅》版的編輯,也許是年歲大了的緣故,會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老人。看到他們的孤單和脆弱,幽默與智慧,還有面對生活磨礪的不同表現。無論如何,他們的生活中應該多一些包容、溫暖和陪伴。希望晚輩們多些關注,別讓他們冷清得太久。
灶火的溫度就是家的溫度。家,無時無刻不在溫暖著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