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放飛冀藝——歡天喜地鬧元宵
河北省群眾文藝晚會在石演出
河北日報訊(記者田恬)為豐富活躍廣大人民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盡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等聯合主辦,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放飛冀藝——歡天喜地鬧元宵”河北省群眾文藝晚會于2月4日(正月十四)晚在石家莊舉辦,現場還同步開展了“歡天喜地鬧元宵”非遺展示活動。
本場晚會共上演了包括舞蹈、歌曲、魔術表演、戲曲、相聲等在內的十余個精彩節目,晚會演出人員既有演技精湛的專業演員,又有身懷絕技的文藝愛好者,大家歡聚一堂,通過熱情洋溢的歌舞、悠揚悅耳的國風器樂合奏、詼諧幽默的語言類節目、耳熟能詳的戲曲名段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人民的文化生活,重現城市“煙火氣”。晚會參演節目集中了近年來河北省優秀原創群眾文藝精品,展現了河北群眾文藝風采。其中,音樂情景劇《老奤樂》、舞蹈《搋黃糕》、樂舞詩歌《又見茉莉花》、國樂新奏《放飛冀藝》等優秀原創節目輪番登場,《春風十萬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還有創意魔術以及令人捧腹的相聲表演,為觀眾朋友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獲得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今晚演出特別精彩,尤其是《老奤樂》《搋黃糕》等幾個地方演出節目,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又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應該就是群眾藝術的魅力所在吧。”演出結束后,觀眾楊燕說道。
此外,本次活動立足河北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挖掘本地傳統文化精髓上下足了功夫。晚會精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昌黎地秧歌、京劇、評劇、河北梆子,以及河北民歌、民族器樂表演等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節目。展示活動中,定興京繡、易水硯制作技藝、大廠花絲鑲嵌、永清秸稈扎刻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吳橋魔術雜技道具制作技藝、井陘太行山手工香制作技藝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以及虎頭枕、面塑花饃等充滿年節味道的各地非遺項目也紛紛亮相,并由非遺傳承人現場進行制作演示,讓觀眾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