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黃岳 河北日報記者劉杰、周禹佳)1月31日,京津冀定制快巴新增河北燕郊進京線路,為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一步提供便利。自去年7月25日國貿至北三縣定制快巴開通以來,總計開行2681個車次,客運總量87142人次,日客運量達2400余人,為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一步提供便利。
【資料圖】
北運河京冀段實現旅游通航,圖為香河中心碼頭。
這是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步伐提速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廊坊市堅決落實《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協同發展規劃》)和“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堅持把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發展機遇,主動對接服務,強化務實合作,全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廊坊市在全面落實《協同發展規劃》要求,編制完成交界地區生態綠帶等5個重點區域控詳規、綜合交通等12個專項規劃,形成“1+5+12”規劃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印發了各項規劃實施方案,與北京共同編制銜接交界地區生態綠帶規劃和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概念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增設北三縣專章,形成了全域覆蓋、分類指導、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
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樞紐通車,三河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順暢對接。
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際鐵路通車運營,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聯系更加緊密。截至去年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北運河京冀段實現全線旅游通航;平谷線三河段神威北大街、潮白大街2個站完成工程量55%和60%;跨界道路廠通路引道工程竣工,跨潮白河橋梁工程開工建設;安石路工程完成王家擺橋主橋、引橋基礎及下部結構和路基施工,主橋鋼結構加工、吊裝及頂推等施工已完成工程量78%。與此同時,燕郊神威北大街與通州區姚家園路對接方案加快研究對接,通寶路啟動前期工作,雙方共同啟動防洪影響評價報告編制。
圖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臨時辦公地。
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的產業協作也在持續深化。結合北三縣高端服務、文化旅游、科創服務、現代制造、生態支撐的“4+1”功能定位和“232”產業定位,啟動北三縣產業實施路徑規劃研究,精準承接北京優質公服資源和高端產業。廊坊市連續四年與北京方面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實體項目和合作事項161個,總投資1080億元,有研稀土新材料、中航試金石等49個項目建成投產,中冶總部基地、中視科創園等50個項目落地實施。建成興遠高科、中南高科等27個科創園,入駐科技型企業865家,目前北三縣省級以上研發平臺35個,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73家。
圖為大廠景隆重工創新研發的六臂全液壓錨桿錨索鉆車。
全面加強與北京優質公服資源對接合作,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實驗學校、通州潞河中學等14所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合作辦學,與通州潞河醫院、通州婦幼保健院等39家醫療機構進行合作,21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京津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三河燕達養護中心、五福托老院率先與北京市運營補貼、醫保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北三縣養老機構接納京籍老人共5000余人。同時,北三縣18項政策、9項標準與通州區實現統一,共同打造政務服務區域通辦2.0升級版,開展“信易租、信易貸、信易批、信用+醫療、信用+就業”信用聯合激勵五大行動。
廊坊北三縣還與北京通州區加快推進生態共管。雙方建立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建立潮白河、北運河水生態協同治理、聯合督查機制,北運河土門樓等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北運河香河權屬段野生鳥類種群明顯增多,大廠回族自治縣率先啟動與通州區重污染天氣聯動管控試點。2022年,北三縣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2%,優良天數278天,空氣質量與通州區同步改善。
強化高位協調,廊坊市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共同建立了主要領導定期會晤、牽頭部門對接調度、行業部門常態化溝通工作機制。去年8月,兩地黨政代表團開展互訪對接,就跨界道路建設、北運河旅游開發合作、園區合作共建和一體化聯合招商等重點事項達成合作共識。廊坊市還全力破除“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強化內部統籌指導,推動了北三縣之間協調聯動、錯位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