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是創業的重要群體,越來越多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各高校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他們釋放創業熱情,啟航青春夢想。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幾年,不少大學生放棄了在大中城市創業的機會,選擇返鄉創業。這些大學生為什么選擇返鄉創業,又如何讓他們“留得住”“發展好”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 返鄉創業漸升溫
【資料圖】
“咱們這里是雪花梨的原產地,雪花梨口感特別好……”日前,在趙縣雙創孵化基地二樓,張亞楠和親戚一起創辦的拓尚好物電商平臺正在進行直播。
出生于2002年的張亞楠,是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022屆畢業生,她在大學期間就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去年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踏上了電商創業路,吸引運營、策劃、銷售等專業的人才組建電商團隊,挖掘本地農產品特點,精心策劃、傳播推廣,助當地農產品走向大江南北。
僅用了半年時間,他們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0萬元,不但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也為家鄉農產品銷售打開了門路。
有研究報告指出,返鄉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新潮流。
除了直播帶貨的電商,借助“互聯網+”,創辦技術型中小微企業也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新落點。
2月17日,在位于淶源創業孵化基地12樓的淶源縣騰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里,楊鐳和十幾位剛畢業的年輕人正在處理剛剛采集的語音、圖片、文本、視頻等數據。
今年24歲的楊鐳,是土生土長的淶源人,2021年畢業于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他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已經與多家大數據企業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創業團隊也從剛成立時的2人發展到了13人。
楊鐳公司所在的淶源縣創業孵化基地,自2016年3月開始正式運營,可容納企業140余家。基地經理張潤先表示,基地剛成立時,大學生返鄉創業企業不足企業總數五分之一,現在已經超過30%,領域以網絡科技和電商等為主。
在趙縣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基地目前入駐企業有97家,其中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有十幾家。”趙縣雙創孵化基地主任楊松表示。
“近幾年,返鄉創業確實成為很多大學生的新選擇。”河北大學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張龍表示,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形式,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既有利于擴大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也可以為家鄉發展注入新動力。
■ 多方利好助“歸雁”創業
大學生返鄉創業緣何增多?
楊鐳坦言:“選擇在家鄉創業,既熟悉這里的環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能方便照顧父母,一舉多得。”
“現在大學畢業生中,獨生子女較多,選擇返鄉創業確實有家庭層面的考慮。”河北經貿大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王鳳飛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讓一些有責任感、有鄉土情懷的大學生主動選擇返鄉創業。
同時,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一些優惠政策也在不斷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釋放吸引力。
“如果說親情、鄉情是大學生返鄉的最初動力,那么好政策、好產業便是促使他們返鄉創業的催化劑。”王鳳飛說。
農村電商發展迅速,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現在的‘95后’‘0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也喜歡尋求自主創業的路徑。”楊松認為。
生活成本“洼地效應”也讓大學生返鄉創業更有吸引力。在張亞楠看來,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比如在石家莊,一年租房和交通要花費兩三萬元。返鄉后,住的是家里的房子,吃飯以及交通費用也比大城市低很多。“來自生活的壓力小很多,創業的顧慮也會少不少。”
■ 為返鄉創業大學生提供更多支持
對大學畢業生而言,返鄉創業是一個艱難和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讓他們從“回得來”到“留得住”“發展好”?
不管是返鄉創業還是在城市創業,高校畢業生要有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張龍介紹,河北大學高質量開設創業基礎課,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授課的老師達四五十人。“除了講授創業基本知識,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行業內專家、企業家、創業典型來培訓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為他們走好創業路傳經送寶。”
不僅在河北大學,為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河北省推動建立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200門左右省級創新創業基礎課程、200門左右省級創新創業類社會實踐課程,支持10000個左右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創新思維要培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經驗積累也得重視。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更傾向‘互聯網+’,以軟件開發、大數據服務、短視頻制作、直播帶貨等居多。為了豐富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經驗,我們學校將開辟直播基地,規模在1000平方米,目前已經進入室內裝修階段。”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石建國表示。
返鄉創業過程中,一般會遇到哪些難題?
楊鐳告訴記者,剛準備創業時,辦公場地、啟動資金等一大堆問題讓他們犯了難,也不知道找誰幫助解決。
“其實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都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當時我們了解并不多。”楊鐳建議,應該加大對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
除了缺少資金和場地,鄉村的數字技術等硬件短板較多,留住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扶上馬”還需“送一程”。
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資源稟賦、創業領域等實際情況,為返鄉創業大學生提供精準服務和支持。楊松坦言,和大中城市比,大學生在返鄉創業中得到互聯網、管理、財務等方面知識培訓的機會較少。
“我們也看到了這些問題,現在每月組織1至2次創業幫扶活動,同時結合創客的需求圍繞基地定位、主導產業、小集群、小聯盟開展系列培訓。”楊松說。(河北日報記者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