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檀亞楠
春季為流感高發季,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2023年第7周中國流感監測周報顯示,近期甲型流感的來勢最為兇猛。“甲流”該如何應對?它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區別?應該如何預防呢?為此,記者采訪了石家莊市第五醫院感染性兒科主任孫淑媛,為您詳細解讀!
【資料圖】
什么是“甲流”,警惕“甲流”的典型癥狀
據孫淑媛介紹,“甲流”就是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可分為甲、乙、丙和丁四型。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節性流行。
通常“甲流”的典型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也可是早期唯一癥狀,體溫可達39~40 ℃;呼吸道癥狀,如流涕、鼻塞、打噴嚏、咳嗽等;消化道癥狀,部分小孩出現惡心、嘔吐、腹痛,但癥狀往往較輕。孫淑媛提醒,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孕婦及患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病的人群較易引發流感并發癥,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重癥情況,應引起重視。
“甲流”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唾液、分泌物等方式傳播給健康人群,還可以通過被污染的衣物、餐具、洗漱用品等物品,經消化道或結膜途徑引起感染。此外,在特定場所,如人群密集且封閉或通風不良房間內,也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甲流”與感冒,別再傻傻分不清
針對人們關心的感冒與“甲流”的區別問題,孫淑媛解釋說,感冒通常是指普通感冒,主要由致病力較弱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傳染性低,常常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也可出現低熱,通常3天左右即可自愈。
而“甲流”是流感的一種,與普通感冒相比,傳染性強,癥狀也更嚴重,感染流感病毒后通常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癥狀較輕,而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較重,且發病后可出現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發癥。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注射流感疫苗
因此,當得了“甲流”出現發熱、咳嗽、頭痛、乏力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忌自行用藥。一般人群可對癥使用退熱、止咳等藥物。重癥高危人群或病情較重時可及時給予神經氦酸酶抑制劑進行抗病毒治療,如合并細菌或支原體感染時可使用抗生素治療。
談及預防,孫淑媛提醒,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注射流感疫苗,尤其是重點人群。另外,還需注意減少聚集、避免接觸有流感癥狀的人;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多吃果蔬、適量運動、作息規律、勞逸結合,增強體質與免疫力。
小貼士:學校托幼機構如何應對
1.學校和托幼機構要高度重視,及時掌握學生缺課的原因,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對于確診為流感的學生,需體溫恢復正常、流感癥狀消失痊愈后方可返校。
2.教室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教室內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要對衛生間、食堂、樓梯扶手、門把手等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托幼機構每天要對學生玩具等物品進行消毒。
4.學校要借助健康教育課、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宣傳流感防病知識,提高師生自我防病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