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加快建設北方平原地區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
融合發展 城鄉蝶變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謀劃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全力推動城鄉空間、要素、產業、配套全面融合,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力爭蹚出一條具有衡水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北方平原地區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
(相關資料圖)
安平縣臺城村村民在村內公園游園賞景。 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提升建設品質,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初春清晨,在衡水市區滏陽河邊,早起的市民或結伴散步遛彎,或欣賞美麗的風景。“以前滏陽河邊雜草叢生,河道狹窄?,F在好了,水清了,魚多了,沿岸的健步路也修好了,走在這里,讓人心曠神怡。”市民陰潔明一邊鍛煉一邊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衡水市緊緊圍繞讓城市更潔凈亮麗、更生態宜居、更安全有序的總體目標,大力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改造等工程,為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持續拓展綠色公共空間。完成人民公園改造提升,建成了星河灣、滏陽公園等游園。規劃建設的100處口袋公園已全部完成,共增加綠地面積36.21公頃,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市區近130個居住小區,讓群眾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促進城市容貌提檔升級。人民路東延、大慶路西延工程先后竣工通車,這兩條路成為市區連通東環、西環的主干道,極大提升了進出城區的通行效率。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該市打造了主城區榕花大街、中心大街、永興路、東湖大道和冀州區惠民街5條市區“四化”樣板示范街道,開展了市區主要出入口周邊環境整治,完成了656個小區飛線治理,新增公共停車位15232個。
組織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該市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8個,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002套,建成棚改安置房3228套,完成32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惠及1.7萬戶居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大大提升。
實施景區改造提升工程。借助5A景區創建工作,強化統籌,對衡水湖旅游景區景觀、旅游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凝心聚力創精品,游客中心、衡湖灣、湖中三島、衡水湖濕地生態館等標志性生態景點盛裝亮相,為游客提供了擁抱自然的優美環境。
深州市城區一角。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發揮資源優勢,提升縣城和小城鎮功能品質
深州市依托古護城河水系,打造了城市公園;棗強縣發揮衛千渠、索瀘河穿城而過的優勢,重點打造了“一河兩湖”景觀;阜城縣把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先后建成荀慧生戲曲公園、東麗公園等極具阜城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
近年來,衡水市深入實施“小縣大縣城”戰略,連續開展縣城建設攻堅行動、縣城建設提質升級行動。各縣(市、區)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特色優勢、歷史風貌等,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更新改造,一個個特色鮮明、生態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精致縣城”悄然呈現。截至目前,該市各縣城實現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全覆蓋、省級潔凈城市全覆蓋,棗強縣獲評國家園林縣城,武邑縣、棗強縣、深州市、饒陽縣、故城縣、阜城縣獲評省級森林城市,棗強縣獲評省人居環境獎,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衡水實踐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節點。近年來,衡水市不斷完善小城鎮基礎功能,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濱湖新區閭里古鎮、棗強縣玫瑰小鎮、景縣龍華現代智能物流裝備小鎮、饒陽樂活小鎮、安平絲網小鎮等一批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的精品小鎮正在蓬勃生長。
走進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國槐掩映、樂聲裊裊。近年來,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累計投資15億元,匠心打造了音樂體驗、樂器博覽、水上游樂及文化休閑四大旅游板塊,實現了從老村落向有文化、有情懷的特色小鎮的蝶變。
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在阜城縣林場路騎行。 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發展富民產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干凈寬敞的水泥路、造型別致的太陽能路燈、整潔雅致的農家庭院……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饒陽縣王同岳鎮張口村優美的人居環境令人賞心悅目。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去年以來,衡水市把更多財力和資源向農村傾斜,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發展等系列舉措,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衡水篇章的精彩一頁。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衡水市重點圍繞高鐵高速國省干道沿線、大運河沿線、域內高速出入口、衡水湖旅游景區周邊等重點區域,集中資源要素,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1544個村完成凈化、綠化、亮化、美化任務。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衡水市全年建設“四好農村路”445公里,縣城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到100%,13個縣(市、區)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及配套設施完成更新改造,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分戶或聯戶處理等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302個村完成治理任務。
在饒陽縣王同岳鎮張口村,連片的葡萄大棚蔚為壯觀。設施葡萄是該村主導產業,種植面積500余畝,年產優質鮮食葡萄850余噸,年產值1600余萬元。“我種了兩個冷棚、一個溫室,一年掙個20來萬元不成問題?!痹摯宸N植大戶王振興說。
培育發展富民產業,衡水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產業格局,圍繞有機果蔬、牧業養殖等產業,在綠色發展上下功夫,根據不同村莊的位置、環境、傳統產業差異,為每個村量身打造增收計劃并形成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真是太方便了?!苯?,借助醫共體信息化,故城縣西半屯鎮衛生院與故城縣醫院的醫務人員為一位患者進行了遠程會診,受到了患者稱贊。
近年來,衡水市著眼于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落腳點,努力增強城鄉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
持續優化城鄉義務教育體系。采取“市縣優質學校+鄉村學?!蹦J?,推動48所市縣中小學與115所鄉村學校結對共建。采取“城鎮學校+鄉鎮中心校+鄉村小規模學?!蹦J?,實行學區一體化辦學,覆蓋學校160所。采取“名校+分?!蹦J浇M建教育集團24個,擴大優質學校輻射面。
持續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成立行政管理、醫療業務、公共衛生服務等醫共體內部管理機構,設置區域統一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病理診斷和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全市緊密型醫共體達到9家。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社區醫院建設,114所鄉鎮衛生院、4971所村衛生室、5115名鄉村醫生被納入一體化管理,180萬人簽約家庭醫生團隊。
持續構建城鄉養老服務體系。棗強縣、阜城縣試點建設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具備條件的鄉鎮養老機構通過增加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轉型提升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將專業服務延伸至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和居家老年人。2236名農村失能失養人員被納入集中供養,形成醫療康復、機構養老與精準扶貧相融合的新模式。
持續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縣級文化場館達標提質建設,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分館建設分別完成64個、66個。結合空心村治理等,建成村(社區)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100個,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