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辛集市民梁特因為2歲兒子咳嗽發燒加上過敏,一周內已經去了三次醫院,排隊2小時問診3分鐘的就醫模式,讓他深感疲憊。“真希望有個家庭醫生,可以在家人每次生病時告訴我該如何處理,省去這些折騰。”
家住石家莊市橋西區振頭街道的市民王志利,今年60歲,每天都要打胰島素,但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他也總是操作錯誤。“醫生說打3個單位,我總是打少了。就算去了大醫院,人家專家怎么可能反復教我這種細節?”王志利說。
與王志利一樣,邯鄲市民李女士也不想因為一點兒小事就跑醫院。“前陣子耳鳴,聽不清,上網一查,說可能是腦瘤,得做手術。”李女士嚇得不輕,趕緊到醫院就診。一系列檢查下來,原來是耳屎吸水膨脹,導致了聽力瞬間下降。“如果有一位專業的家庭醫生,及時咨詢和溝通,就能避免走這些彎路。”
記者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大多知道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件事,但普遍認為簽約服務價值不高,也擔心簽約以后實行社區首診會不會延誤治療。他們希望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多到基層醫療機構實地培訓,提升社區醫生專業能力,讓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就有“醫”靠。
文/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