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3月9日訊(張宇晴)今天上午,來自河北省承德市的王先生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北省第65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王先生出生于1987年。“我平均每年都會獻一次血,平時看新聞,了解到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覺得很有意義,2017年我就主動找到當地的獻血車加入進來。”王先生說,他常看感動中國,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人一樣,為社會做點貢獻。
去年年初,王先生接到承德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被告知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配型率那么低,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配型成功,終于可以幫助到別人了!”王先生回憶道。
為了保證更優質的捐獻質量,王先生開始調整作息,為捐獻做準備。“以前生活習慣不太好,經常熬夜,也考慮到自己身體素質一般,正好借這個機會調整下身體。”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從和王先生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那股善良和淡然。關于這次捐獻,他并沒有告訴太多人。“這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那些保家衛國的老軍人都深藏功與名,有的老兵回來之后也不會跟家人說,去世之后,家人收拾他的遺物時,看到軍功章才知道他是英雄。和他們相比,我并沒有做什么大的貢獻,自然也不會居功自傲。”
3月5日,王先生開始注射動員劑,”一開始腰有些酸,之后狀態就越來越好了。”王先生在病床上回憶著這幾天的感受,“如果患者還需要的話,我會繼續捐獻。希望他珍惜生命,調整心態,開開心心好好活著。”
在初中同學的陪伴下,王先生此次捐獻從8點30分開始,12點40分結束,共采集252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在老同學眼里,王先生非常樂于助人。“他平時很實在,喜歡幫助別人,能夠配型成功是一件幸運的事,我現在也在考慮加入中華骨髓庫。”
談及此次經歷,王先生表示所有人都有機會救人,希望大家可以積極加入中華骨髓庫。“入庫的志愿者越多,患者配型成功的幾率就會越大,就能夠幫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延續生命。也希望能多些這方面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進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