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巨鹿縣的數字生態發展現狀。
(資料圖)
李玲:近年來,巨鹿縣深化數字強縣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全域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引領的發展路徑,創建了“‘巨好辦’綜合管理平臺+網格綜合治理系統機制”新體系,以數字化賦能經濟發展提速、基層治理提質、網絡安全提效,營造了良好的數字生態。
圖為網格員發現問題通過“巨好辦”手機APP上報。
主持人:請具體講講“巨好辦”這個平臺有哪些優勢,是如何托起民生實事的?
李玲:其實“巨好辦”三個字就包含了平臺的建設初衷——既要讓巨鹿人好辦事,也要讓事情“巨”好辦,這也是我們這個平臺的優勢所在。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真正讓“巨好辦”平臺托起民生實事,我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搭建高效的網格化體系。在縣級成立調度中心,在鄉鎮部門設立平臺,在農村劃分網格,組建2800余名的網格員隊伍,配套建立了事件全程智能回溯體系,解決群眾訴求48萬余件,辦結率近97%。二是推行精準化在線服務。設置“幫我辦”線上服務窗口,群眾一鍵反映、黨員干部一鍵接收,無償幫辦代辦,累計服務群眾3415次。同時,我們推出了家居維修、居民繳費等服務事項,讓老百姓在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三是打造良好的數字生態。開發“碼上監督”“巨好學”等特色應用,集中接入11類73個行政審批事項,構建起智能化、多元化、一站式服務體系。
“巨好辦”平臺自運行以來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可和群眾一致好評,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相繼報道,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農業農村部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全省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等。
巨鹿縣“巨好辦”平臺調度中心的調度員正在流轉上報事件。 河北日報通訊員 胡良川攝
主持人: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巨鹿都做了哪些突破呢?
李玲: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我們主要圍繞發展抓融合,用數字技術支撐各領域改革發展。具體有幾個方面:
推進“數字+政府治理”。建設視頻點名系統,目前已實現各鄉鎮、各部門互聯互通。
推進“數字+社會綜治”。設立“巨好辦”平臺,已初步構建起“自上而下、主動解難”的基層治理體系。
推進“數字+城市治理”。建成數字城管系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平臺等,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智慧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實施,以數字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推進“數字+生態環境治理”。建成大氣環境實時監測系統、水環境智能管控系統、餐飲油煙凈化監測系統等,環境質量監測管控能力顯著提升。
推進“數字+民生服務”。搭建了醫共體醫療服務平臺、醫養服務智能監管系統等,有力提升了民生服務的智能化和精準度。
推進“數字+防返貧”。探索實施“1+3+1”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開發了“防貧預警和管理系統平臺”、手機端APP、預警微信小程序等,實現精準防貧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
工人在巨鹿縣一家金銀花深加工企業生產車間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發 胡良川攝
主持人:在數字產業培育和創新發展方面,巨鹿縣有哪些新的成就?
李玲:巨鹿縣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培育工程,推動數字與產業融合,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動數字經濟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成功引入巨鹿優品研究所,與阿里巴巴集團“尋找遠方的美好”公益設計團隊合作,為金銀花等巨鹿特色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全面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新開發的金銀花茶在網上銷售5分鐘就達到了上百萬元;成功建設全市首家天貓原產地商品旗艦店,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額超2000萬元,金銀花水企業銷售額實現5倍增長,2022年全縣電商零售額達到17億元。
二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工業融合發展。依托縣跨境電商產業園,支持工業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線上交易,進一步拓寬橡塑制品、醫療用品、機械設備等工業產品銷售渠道。2022年以來,新簽約跨境電商項目“小滿云倉”,跨境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總數達到18家,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5億元。
三是推動數字經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規劃建設近2萬平方米的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全省唯一阿里巴巴客服縣項目、螞蟻集團“AI豆計劃”數據標注項目在巨鹿成功落地。通過“數字服務業人才技能+實踐結合培訓”模式,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現有員工400人左右,部分員工實現月收入過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