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水果發黑發爛,過保質期的蔬菜依然用,食材有效期標簽隨意更換,抹布擦完刀具擦垃圾桶……近日,記者臥底網紅餐廳藍蛙并曝光其后廚亂象。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景象讓這家餐廳“火”上熱搜。有網友看完視頻后表示:臟得每一幀都突破了心理防線。
藍蛙不是“一個人在翻車”。前不久,執法人員在某吉野家餐廳檢查時,當場發現43只蟑螂。而就在此前幾天,該餐廳剛因套餐中混入1只蟑螂被顧客舉報。另外,小龍坎火鍋店、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胖哥倆肉蟹煲等知名餐飲企業,近兩年也屢屢被曝出頻繁篡改食材有效期標簽、使用腐爛水果、用“隔夜死蟹”冒充現殺活蟹等問題,給餐飲行業整體聲譽帶來不良影響。
近年來,隨著“流量經濟”“粉絲經濟”的興起,一茬茬網紅餐飲品牌迅速走紅。但部分餐飲品牌在出名后,往往只關注品牌包裝、營銷炒作以及加盟擴張,卻忽視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比如,把“高端新鮮食材”作為核心賣點的藍蛙餐廳,其工作人員在面對記者疑問時,竟表示“你要覺得不干凈,那哪也不干凈。”此類言行,踐踏的是道德和法律雙重底線,讓人震驚之余,也再次提醒我們:網紅餐飲品牌決不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不見的“后廚”也決不能成為游離于監管之外的“盲區”。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只指望商家慎獨自律。現實中,一些商家被曝出問題后,往往會在輿論的壓力下信誓旦旦保證會整改,但不久后就故態復萌,致使后廚臟亂差亂象重演。對此,有關方面要在做好常態化監管之時,通過科技手段消除監管盲區,實現全流程全鏈條式監管。同時,要加強處罰力度,把“板子”打得更重一些,觸發那些以身試法者足夠的痛感,形成有效震懾,讓其知敬畏、守規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此特別提醒廣大網紅餐飲品牌,如果還是重撈金不用心、重營銷輕安全,遲早會口碑崩塌,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只有對食品安全永懷敬畏之心,忠于品質、練好內功,才能成為一路長紅的餐飲“常青樹”。(文/康乾 圖/王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