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衡水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堂全覆蓋
中醫藥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河北日報訊(記者陳鳳來 通訊員馮麗娜)“這個地方疼嗎?”“有點疼。”“這個地方有點緊吧?”“是。”近日,景縣廣川鎮前莊村村民李建國犯了頸椎病,來到廣川鎮衛生院國醫堂接受治療。
醫生根據李建國的描述,熟練地找準穴位,慢慢點、按、揉,疏通經絡、舒緩肌肉。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治療,李建國的癥狀有了很大緩解。“在這兒正骨、按摩和理療,既方便又實惠,我的老毛病經過幾次中醫治療,明顯好多了。”李建國表示,他家離這兒近,騎車5分鐘就能到,真是在家門口就能看中醫了。
“國醫堂除了手法正骨、按摩、理療,還可以針對患者病情提供針灸、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17種中醫適宜技術的治療方法。”廣川鎮衛生院院長付春偉介紹,醫院投入專項資金對國醫堂進行改造,從科室布局、設施設備、中醫氛圍和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統一設計。“為從‘有’到‘好’,提升國醫堂便民利民的服務質效,我們還面向轄區內村衛生室推廣中醫技術,進行幫扶和義診,讓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中醫藥服務。”付春偉表示。
近年來,衡水市把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堂全覆蓋工程作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為群眾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水平。衡水市衛健委中醫科科長安俊龍介紹:“通過規范設置國醫堂、多措并舉推廣中醫適宜技術、配足配強中醫醫師隊伍等措施,國醫堂建設都做到了‘六有’,有中醫綜合服務區,有中醫藥文化氛圍,有中醫診療設備,有中醫藥人員,有獨立的中藥房、煎藥室,有‘簡、驗、便、廉’的中醫藥服務。”
截至目前,該市共建設124個國醫堂,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堂全覆蓋,國醫堂中醫門診量52.09萬人次,中醫處方數74.13萬。安俊龍表示,下一步,衡水市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規模較大的旗艦國醫堂,加強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規模適當、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強信息化建設,配備計算機硬件系統、基礎軟件、網絡及其他輔助設施,發揮省級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優勢,更好地為基層提供中醫辨證論治、知識庫、治未病等信息化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