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
曲陽巧石匠走出創新路
李士磊正在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打磨制作石雕作品。當地很多人通過學習石雕非遺技藝,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河北日報記者曹錚攝
【資料圖】
打磨、拋光、測量……日前,位于保定曲陽的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的雕塑車間內,數控車床、數控雕刻機等高科技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一件大型石雕作品即將完工。近年來,國家級非遺項目曲陽石雕不斷將老技藝與新科技、時尚審美相融合,有機融入文化生活,展現出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息和創新活力。
創新傳承方式,培養更多“守藝人”
穿過古香古色的石牌坊拾階而上,亭臺掩映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的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廠區映入眼簾。2020年,該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項目曲陽石雕,設立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今年2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了66個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的“曲陽石雕:雕刻就業創業的幸福畫卷”入選。
“曲陽石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把它守護好、傳承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吳學儒認為,非遺保護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20多年前,“鑫特”還僅是一個石雕小作坊,通過潛心鉆研雕塑藝術,創新傳承方式,逐步成為年產值超億元的國內雕塑旗艦企業。
在非遺工坊的設計室內,河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大三學生張尚,正在為創作中的石雕作品捏泥塑稿。河北美術學院與鑫特雕塑開展校企合作,設置了曲陽石雕培訓班,張尚作為學員走近曲陽石雕,了解古老的非遺,研習石雕制作技藝。“在學校的學習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通過校企合作,我了解了各種雕塑材質,自己動手設計提升了實踐能力。”張尚說,未來他將進一步探索現代藝術設計理念與曲陽石雕傳統技藝的融合,助力古老傳統與現代理念相融相通。
近年來,為了培養更多曲陽石雕人才,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與河北美術學院合作,成立校企實訓基地,通過實訓為曲陽石雕培養了大量人才。
“要實現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培養。”多年組織非遺技能培訓,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藝術顧問王建莊感觸很深。除了開展校企合作,非遺工坊還開展了一系列非遺研培活動,其中包括承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曲陽石雕創作活動,組織縣級非遺傳承人實訓活動等。他們還邀請非遺傳承人、當地有名的老石匠現場講解石雕傳統手工藝的制作流程、工具使用、藝術表達等,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截至目前,非遺工坊先后培養了多名曲陽石雕非遺傳承人和1000多名石雕技工、技師,讓非遺關鍵技能和絕招絕技更好傳承。
助力鄉村振興,“老手藝”成百姓增收新亮點
熟練操控數控車床、打磨制作石雕作品、駕駛叉車運輸石材……曲陽縣邸村鎮的李士磊,不僅在非遺工坊成長為一名技能“多面手”,還讓腰包鼓了起來。
“我們邸村鎮很多人都是通過學習曲陽石雕非遺技藝,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李士磊說,他通過參加非遺工坊的技能培訓掌握了石雕技術,年收入從7000多元增長到3萬多元。
像李士磊這樣,通過非遺工坊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的例子還有很多。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承擔著邸村鎮人力資源技能培訓的工作,使百余名村民掌握了雕刻技能,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
“我們希望更多年輕人通過掌握非遺技藝實現增收致富。”多年來,吳學儒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鄉村年輕人通過學習傳統技藝獲得一技之長,在夯實傳統技藝本土傳承基礎的同時,探索解決本土年輕人就業創業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非遺工坊讓村民就業增收致富的夢想逐漸成為現實。近年來,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安排370余名高校畢業生、技工就業,引智引才的同時推動就業、服務社會。截至目前,累計投入32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帶動邸村鎮、曉林鎮8個行政村共811戶脫貧戶在鄉村振興中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果。同時,采取崗位安置、技能培訓等形式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讓1000多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掌握了一技之長的村民中,有很多創建起自己的工作室,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曲陽石雕產業中。
科技賦能,讓非遺走進大眾日常生活
“這款小鹿造型的產品是采用不銹鋼雕塑而成,可以定制各種尺寸。”在抖音平臺,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的新產品推介短視頻吸引著網友關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非遺宣傳和推廣也有了更多選擇。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運用“非遺+互聯網”模式,借助京東、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產品展示和銷售,打開業務新天地。
“在京東、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我們采取開設店鋪售賣的方式,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則側重發布內容宣傳類短視頻,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打造品牌效應。”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楊丹丹介紹,網上宣傳為公司帶來很多新客戶。
客戶多了,訂單也多了起來,客戶需求的差異性顯現出來。要想滿足市場需求,創新勢在必行。“曲陽石雕傳統手工藝的工具、工藝和流程等,很多不適用于城市雕塑工程,必須要在繼承傳統手藝精華的基礎上予以創新發展。”吳學儒說,有的客戶需要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雕塑作品,雕刻材料也由石材擴展到不銹鋼、鑄銅、鍛銅、玻璃鋼等,單一的手工制作技藝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雕刻工藝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得到市場認可。為此,公司引入數控車床、3D打印設備、數控雕刻機等高科技設備,不斷攻克技術難題,研發出“一種焊接設備用輔助校正結構”等8項發明專利,申請《大漠魂》群雕等14項版權,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制作工藝也更加精細。
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非遺工坊還緊跟時尚潮流,以市場需求為主導,以設計、創意、研發、工藝創新為動力,開發石雕擺件、石雕日用品等小件石雕文創品。主動融入時尚,遵循實用為先和物美價廉原則,推出特色文旅產品,使得曲陽石雕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中。
立足區域優勢,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打造品牌效應,河北鑫特園林建筑雕塑非遺工坊正在努力打造多元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格局,走出一條非遺傳承發展新路。(河北日報記者曹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