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云)農村公路越建越好,怎樣有效提升管養水平,是各地交通部門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針對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管養工作復雜的農村公路狀況,今年以來,巨鹿縣“一盤棋”統籌推進,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農村交通工作大格局,特別是在邢臺率先探索實施智慧化管養,收效顯著。
巨鹿縣南鹽池村至柳洼村道路建設工程,已于去年7月竣工。這條路既是產業路,也是觀光路。河北日報記者邢云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巨鹿縣地處冀南平原,轄291個行政村,總面積631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縣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約1532公里,其中鄉級公路170多公里,村級公路約1274公里,全縣農村公路等級路率、農村公路列養率、鄉鎮通暢率、建制村通暢率均達到100%,是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在南鹽池村外向東延伸,路旁海棠樹已露出新芽。“這是我們去年7月完工的南鹽池村至柳洼村道路建設工程,總長1.6公里,路寬6.5至7.5米。”巨鹿縣交通局局長王會忠說,這既是一條民心路,也是一條觀光路,柳洼村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
一條條農村公路像一根根金線,串起巨鹿所有村莊,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縣城30公里范圍公交運行率100%,農民群眾實現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據介紹,僅2022年,巨鹿完成投資0.5億元,建成11.27公里農村公路。今年,該縣將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提升工程,緊密結合本地產業實際,堅持把巨鹿文化、巨鹿資源、巨鹿符號融入到農村公路建設中,打造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計劃總投資1.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35.12公里,讓農村地區因路而興、因路而美、因路而富。
三分建,七分管。前不久,巨鹿縣在邢臺全市率先制定出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農村公路由過去的粗放管理實現由機構管養、有專人負責,全縣10個鄉(鎮)按照“一支養護隊伍、一個辦公場所、一筆管養經費、一個運行機制、一套管養臺賬”的標準,陸續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所。不只如此,今年該縣還將“我家門前那條路”列入鄉村振興擂臺賽,每月采取“現場觀摩+現場匯報”等形式,評出紅黑榜,納入各鄉(鎮)年終考核排名。
巨鹿縣西郭城鎮農村公路養護工人正對公路進行養護。河北日報記者邢云攝
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工作監管涉及面廣,難免出現養護不到位等問題。為進一步壓實、細化工作職責,實現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巨鹿縣交通局還對境內縣、鄉、村道路及其附屬設施等實行實時監控+巡游檢測+APP掌上辦數字管理模式,對接縣內現有“巨好辦”平臺,進行有效的聯網融合平臺管理,提升農村公路管養監管服務效能以及數字化農路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按照計劃,今年巨鹿將通過現有交通運輸系統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逐步整合全縣農村公路網信息資源,將農村公路、橋梁、交安設施、服務設施及路況資料等基礎路產數據進行信息采集,形成“一路一檔”“一橋一檔”,最終實現農村公路相關信息可看、可查、可控、可追溯的動態化信息管理。同時,為行業管理提供科學決策和應急指揮調度的信息化支撐,通過全面感知,智慧決策。
具體工作中,巨鹿將通過現有農村公路巡查車輛及小型車載裝備,開展智慧農養健康管理,推行“掌上辦”工作模式,實現公路事件上報、下達、處置、驗收、自動生成統計報表全流程管理。同時,以各鄉(鎮)農村公路養管所為平臺,“路長+網格員+全民”智慧模塊應用為統領,融合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養護與監督力量,通過“巨好辦”平臺二維碼應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管理,形成多方協同的工作模式,提高事件處置效率。
此外,巨鹿還將農村道路與周邊景點景區、酒店民宿、餐飲娛樂、特產品牌及公交場站、菜鳥驛站等出游相結合,建立“數字旅游一張圖”,游客可在線輕松體驗“預約預覽”,并可線上“互動”,實現“美麗鄉村路+地方產業+運營服務”共富共享新實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