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多點發力支持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
2022年,“五市一區”共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223.08億元,占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的55.38%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3月29日,河北省科技廳召開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2年,示范區“五市一區”(石家莊、廊坊、保定、滄州、衡水和雄安新區)共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223.08億元,占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的55.38%。
京南示范區是科技部首批批準的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2022年,示范區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建設驗收,獲得“良好”的評估結果,正式轉入新的建設階段,示范區建設空間也由“十園”拓展為石家莊、廊坊、保定、滄州、衡水和雄安新區“五市一區”全域。
為承接京津優質科技資源,加快推進成果轉移轉化,近年來,河北構筑平臺,支持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先行先試;打破壁壘,鼓勵園區、企業跨區域設立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推進創新要素全方位對接;資金支持,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一次性支持力度達200萬元至500萬元……
一手出政策,一手暢渠道,“十三五”以來,河北省科技廳通過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項目,直接撬動企業研發投入超40億元,吸引160余項京津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
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是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技術突破,2017年,以專利入股成立中科衡發動力裝備有限公司,落地衡水。“目前,我們建成了國內唯一的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機械通用測試平臺,完成壓縮機工程樣機裝配和測試。”公司總經理梁世強說,該項目竣工并調試運行,標志著這一世界級科技成果已進入產業化前端。
“京津科技創新要素密集,是一座創新的‘富礦’。”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廳將重點圍繞《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方案(2022-2025年)》,從項目布局、平臺建設、服務保障、制度創新、對接活動多點發力,探索具有區域發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與路徑,不斷完善“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協同創新鏈條,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到示范區轉化孵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