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印發《關于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將達79.96%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陳才峰)4月24日,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監管能力全面提升,智慧水土保持信息平臺初步建成,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79.96%。到2035年,水土保持治理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84.07%,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若干措施》提出,加強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河北將結合“三區三線”,劃定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范圍,調整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范圍,落實差別化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和治理措施,并定期開展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功能監測評價。同時,加大在太行山、燕山、壩上地區,以及重要水源地和河流源頭、湖庫周邊、水蝕風蝕交錯區等重點區域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力度。
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健全監管服務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過程監管服務體系,制定河北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加強協同監管,健全監管信息共享、違法線索互聯、案件通報移送等工作機制,對造成人為水土流失、損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和草原等多部門聯合監管、聯動執法。強化精準監管,開展常態化、多頻次覆蓋全省的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完善遙感解譯判別、核查認定和問題銷號標準,全面監控、及時發現、精準判別人為水土流失情況,嚴格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完善信用監管,全面實施水土保持信用評價,強化信用評價結果共享運用,依法依規對水土保持違法失信主體實施失信懲戒。
科學治理水土流失。大力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把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結合起來,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提升。推動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建設蓄排引灌、田間生產道路、地埂利用等配套措施,提高耕地的蓄水保土能力。加快老舊梯田升級改造和水蝕林地治理,定期開展老舊梯田、災損耕地調查,將老舊梯田、災損耕地的修復和整治納入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退化耕地治理等相關規劃,合理配套雨水集蓄、灌排溝渠、道路等設施,實現耕地提質增效。
加強水土保持能力建設。提升水土保持監測支撐能力,優化水土保持監測站網布局,持續開展監測站點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健全運行管理機制,保障監測經費,提升監測能力。推進智慧水土保持建設,建設省級水土保持大數據庫,構建水土保持數字化場景,推進水土流失狀況預報預警、人為水土流失風險預警、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智能管理模型應用,建設全省智慧水土保持信息平臺。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創新能力,依托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技公司等,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