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盧偉麗 侯艷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美的服飾、激越婉轉的聲腔、行云流水的動作,舞臺上演員們傾情演出,臺下觀眾們如醉如癡。4月26日,全國戲曲(北方片 )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在河北石家莊鳴鑼開演。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藝術在新時代如何傳承與發展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展演期間,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辦的全國戲曲(北方片 )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系列專題研討會在石家莊舉辦,27日上午的研討會以“新時代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為主題,來自云南、江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山東、安徽、河北等地的藝術界人士匯聚一堂,圍繞新時代戲曲院團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戲曲人才培養的模式、傳統戲曲整理改編對當代戲曲發展的意義等內容展開熱烈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為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建言獻策,引發思考。
戲曲院團發展:走好創新與守正之路
近年來,中央和各地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戲曲藝術,戲曲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戲曲院團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突出重圍是每個戲曲人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現在的大環境對戲曲來說非常好,國家投入了很多資金扶持戲曲藝術,這是機遇。但同時,如何打造精品劇目,在院團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拿到更多的扶持資金推動進一步發展,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江蘇省梆子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燕凌介紹了他們的做法:提前規劃設計,請高水平專家把脈,立足于地方獨特文化資源,推出受歡迎的劇目。
“徐州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偉大的淮海戰役就發生在這里。我們專門到軍事博物館去選材、采風,前后準備了一年的時間,2019年以淮海戰役為題材編排推出了江蘇梆子《母親》,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我們還要以徐州民俗文化為題材,打造《大運河畔》。”
“戲曲院團發展某種角度上講是戲曲劇目的發展,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特點,在發展過程當中創新、借鑒都可以,但需要把握一個度。”山東省呂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山東省呂劇院副院長焦黎提到了戲曲院團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另外一個問題——防止同化。 “一是防止舞美同化。新編歷史劇、現代戲好多都是大制作,沖擊力特別強,特別振奮。但是只要不駐場演出,小尺寸的舞臺就沒法演,這就影響了戲劇的傳播,相對來講阻礙了戲劇發展和傳承。”
“另外一個需要防止同化的現象就是音樂。”焦黎說,近年來,很多地方戲在編排時以交響樂為背景音樂,戲曲原本韻味十足的唱腔被沖淡了,雖然聽起來很過癮,但適不適合自己的劇種?這都是戲曲人面臨的現實問題。
“戲曲允許‘拿來’,但不能音樂一響都是一個動靜、舞臺拉開都是一個模樣,一定要研究自己的本體,關乎自己本體的東西堅決不能動,不能一味追求創新把本體忽略了,這恰恰就是丟掉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戲曲人才培養:訂單式培養留住人才
戲曲要傳承,人才培養是個不容忽視的話題,“招不上人”曾經是很多戲曲院團面臨的難題。對此,不少院團采取了訂單培養的方式招收青年人才。
“我們采取校企聯合的模式,跟學校合作,學生畢業以后到梆子劇院工作。同時安排我們的演員到學校里教課,效果很好。”燕凌介紹了江蘇省梆子劇院的人才培養經驗。
采取類似方式的還有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該團團長劉莉沙說道,“我們招了一個32人的娃娃班,畢業之后直接到我們團。”
人才來了,怎么留住?對此,安徽省阜陽市演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祥林有自己的心得:“制定一套合理的考評體系,工作環境好,收入也不錯,大家自然就不走了。”
此外,各院團也盡量為青年演員創造各種學習機會。“這次全國戲曲(北方片 )會演,我們劇院除行政以外的120多人全部都來石家莊,有的需要演出,沒有演出的也來學習,想通過這樣的機會讓大家真正領略北方片地方劇種的魅力。”云南省滇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潤梅說。
蔣祥林則表示,他們曾派人到北京學習音響與燈光操作、導演藝術、服裝設計、節目主持等,全方位提升演職人員的業務水平。焦黎也呼吁,不要忽略了其他門類的人才培養。“演員很光鮮,很容易得到重視,但舞臺背后的人才培養也不能忽視,比如作曲、導演、舞美等方面的人才。”
傳統戲曲改編:既要回歸傳統也要緊跟時代
“整理改編傳統戲的同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談到傳統戲曲整理改編對當代戲曲發展的意義時,焦黎說,“一部好戲能夠留下來,久演不衰的肯定是經典,有很多前輩的二度創作就大于文本。戲曲作品是有導向性的,整理改編一定要從主題立意去把關,我們要對這個時代負責,對后代負責,也要對我們戲曲傳承負責。”
燕凌表示認同,對比較好的看家戲,符合當代主流價值觀的要下大力氣整理改編打造。“比如《三斷胭脂案》,到我這兒已經是第三代傳承了。這出戲雖然是古裝戲,但其展現了以民為本、有法必依、知錯必改的價值觀,映射到現在仍然有教育意義,人們依然喜歡看。”燕凌說,這部戲原來是三個多小時,他們縮短到了兩個小時,還邀請著名導演執導排練。“改編后的《三斷胭脂案》很有渲染力,很受歡迎,也有我們自己的風格。”
王潤梅認為,傳統戲整理改編,既要回歸傳統,也要緊跟時代。“時代需要立足于傳統,保留有傳統戲曲精華,又被賦予時代新聲的戲曲。就緊跟時代而言,傳統劇目整理改編,正是要借傳統故事之殼對現代精神、現代意識進行重新演繹,為老的素材賦予新的活力與靈魂,既包括內容層面對其價值內涵的甄別熔鑄,又包括形式層面對其審美形態的繼承創新,不加甄別、原封不動地保留固守絕非‘回歸傳統’,而是戲曲的倒退。”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趙濤認為,傳統戲曲改編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觀眾的培養。“我們一直堅持戲曲普及,每周五在我們的梆子劇場演出,開展戲前說戲、講戲。另外,我們2019年開通了新媒體賬號,不僅僅進行演出宣傳發布,同時也為網友們講解戲曲基礎知識,讓更多人知道河北梆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