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通武廊”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在廊坊舉辦
(資料圖)
三地35個涉農項目亮相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邵榮健、吳瓊 河北日報記者劉杰)臺湖清水稻米、楊村糕干、大廠羊肉、迎春牌醬香白酒……4月26日至28日,首屆“通武廊”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在廊坊舉辦,共匯集三地35個涉農項目,集中展示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成效顯著,在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地理標志產品,現場參觀市民絡繹不絕。
首屆“通武廊”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在廊坊舉辦。圖為開幕現場。
“大家不要急,新品品嘗這就準備好啦!”在大廠清真熟肉展臺前,站滿了品鑒和購買清真熟肉制品的市民及客商?!拔兜啦诲e!香咸適中,給我來5袋?!眹L了熟肉制品后,參展商鄧先生滿意地告訴筆者:“回去后,要給親戚朋友推介,讓他們知道廊坊不僅搭建了一個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的展示交流平臺,還有這么多好吃的。”
“這米色澤晶瑩剔透,還能聞到淡淡清香”“這米吃起來不錯,入嘴就能品到濃濃米香,自己吃或送人都放心”……臺湖清水稻米收獲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據稻小蟹藝術農場策劃主管孫美旋介紹,目前,臺湖水稻種植形成了“稻麥兩茬、水旱輪作”農業耕作模式,采取“稻蟹共生”稻田養蟹理念,稻秧可為螃蟹遮陽光,螃蟹則為稻田捉害蟲,糞便又能肥田,促進水稻生長。
首屆“通武廊”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在廊坊舉辦。圖為展會現場。
“此次成果展為參展商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展示交流平臺,有力促進了企業在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觀摩學習,運用知識產權助力農產品深度加工,加強規范農村知識產權保護。今天來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商標和知識產權,產品在質量和品質上都有很好的保證,能讓顧客吃到更放心的產品?!碧旖蛭淝鍏^漫森活農場負責人李雪麗說。
除了地理標志產品之外,展會現場還設置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服務咨詢區,廊坊市司法局相關工作人員為展會提供服務,這也是本次成果展會的亮點之一,通過“小切口”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推進鄉村振興、支撐高質量發展中的“大作用”,賦能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
近年來,廊坊市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知識產權事業取得長足進展,2021年獲批籌建全省首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日前已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營。2022年,大廠回族自治縣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底,廊坊市有效發明專利5095件,較2021年度增長25%。
首屆“通武廊”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在廊坊舉辦。圖為展會現場。
在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和廊坊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產業相連,又同處在京津冀腹地,被親切地稱為“小京津冀”。三地秉承合作、共享、聯動、共贏的理念,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深度協同、緊密合作,構建京津冀知識產權一體化協作機制,為創新主體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務,形成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態勢,努力發揮橋頭堡作用。
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寧鳴飛表示,將以此次合作交流為契機,借鑒京津在商標品牌工作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在促進區域知識產權創新、品牌培育等方面擴大交流,將知識產權工作有機融入鄉村振興,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知識產權運用、共享知識產權服務資源等方面推動三地知識產權領域深度合作,實現共商共融共發展的新局面,助推廊坊市知識產權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