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歲的王愛新是石家莊水投集團供水公司的一名職工,已經從事供水管道維修工作近20年。坑下、井下、管內是他最熟悉的工作場景,檢修、清洗、維護、安裝……幾乎所有的維修工序他都會參與其中,他默默地參與搶修工作,保障居民用水,守護著城市的“大動脈”。
給管道“做手術”的人
4月27日早上9點,暮春。
(資料圖)
從市區驅車約一個小時,再經過一段顛簸的鄉間小路,記者在平山縣的一片田地見到了王愛新。一眼看過去,他的身材很結實,皮膚在陽光照射下更顯黝黑,握住他的手,感到粗糙卻有力。
黑色小蟲在他反光背心上密密麻麻地趴著,還有一些正猛地往他脖子里鉆,他笑著擺手說,“這不算啥,夏天蚊子比這還多。”
王愛新是負責大管維修的一名職工,顧名思義,他負責的是直徑1米以上管道和附屬設施的搶修檢修維護任務,這些“大家伙”常常深埋在地下,根據地形地貌情況,淺的在地下3-4米,深的有6-7米。檢修、清洗、維護、安裝……幾乎所有的維修工序他都會參與其中。
4.5米深的基坑下,幾節口徑1.8米的大管道靜靜“躺”在其中,發電機轟鳴的聲音環繞在作業現場。“排水,就像給管道做‘手術’前的準備工作,排水的速度直接影響搶修的效率。”王愛新告訴記者。由于兩側地勢較高、管線布局復雜,給這次排水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快速排水,王愛新多次實地勘測地形,尋找合適的排水點,不斷更換水泵位置,加快排水速度。
“這是新拿來的電動切割機,一會兒試試。”王愛新一邊說,一邊將零件安裝好,為工人師傅演示著操作要領,“要一邊加水降溫,一邊切割,防止過熱保護。”見切割后的洞口還有些“張牙舞爪”的鋼筋,他抓起大錘便處理起來。清理干凈后,他把頭湊近洞口一看,咧嘴笑了,“沒有積水!”
做好安全措施后,他第一個爬了下去,用手電觀察著黑暗管道內積水的情況,他要在敲定方案后,同時組織斷管和管道內部加固,以及更換管件等工作。一般來說,管件安裝好后,他會把閥門重新打開,仍需要幾天的“觀察期”,時刻注意水流與管道的狀態,直至供水管道恢復正常狀態,他們的維修工作才算圓滿結束。
王愛新在井室內沖洗閘門
回憶起第一次進入管內檢查的場景,他仍心有余悸地說,雖然有保護措施,但伸手不見五指,走路說話都有回音,加上潮濕的環境,有一種被丟在深坑的感覺,“瘆得慌!”談及如今進入管道的感受,他灑脫地笑了,說“就跟走馬路一樣了”。
24小時待命+連續作戰
現場維修時,王愛新常常面臨一些臨時發生的情況。27號上午,在參與維修工作的同時,王愛新接打了不下5通電話,不是在協調機械進場的時機、路線,就是在詢問相鄰維修點位的進展情況。
除了不知道下一秒會面臨著怎樣的維修情況,他還要時刻繃著一根弦,“我們是24小時待命,嘛時候打電話,嘛時候就去修。”
12時,氣候開始悶熱起來,王愛新卻說,“現在其實是比較好的季節。”他提起冬天工作時的場景說,“管道水凍得腳非常刺痛,時間一長就泡麻了,每隔一段時間必須上來活動活動。”
“風餐露宿”可謂是王愛新的真實寫照,到了吃飯時間,他從簡易板房搭建的“廚房”里舀起一碗大鍋菜,隨后便坐在樹下大口吃起來。由于搶修地點不固定,他和同事們常常沒辦法準時吃飯,遇到維修地點比較偏遠的地方,泡上方便面就是一頓飯。他總結就是“怎么方便怎么來,填飽肚子就行”。
王愛新清理“人孔”處的鋼筋
搶修工作需要分秒必爭,一開始干就停不下來。“前段時間在市內維修時,‘無間斷’連續干了30多個小時,實在累了就倒著班在車上瞇會兒。”長年累月的不規則飲食、地下管道作業,胃病和腰疼成了長期伴隨王愛新的“老毛病”。
在沒有搶修任務時,王愛新還作為供水公司管線管理處機動保障隊伍的一員,經常會去支援忙不過來的其他維修所,他每周還要驅車巡檢至少60公里的管線,到了遠離公路的地方,他便步行前往,每次巡線走上7、8公里路都是家常便飯。
默默守護著供水安全
當人們結束一天的忙碌,和家人共享溫馨時刻的時候,王愛新和同事們可能還在某一個管道內拋灑汗水。管道搶修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王愛新陪伴家人的機會并不多,說起妻子,他感覺十分歉意,“她操持家里很累,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和王愛新朝夕相處的同事們評價他“幾乎具備一位勞動者所有的優秀品質,吃苦耐勞、愛崗敬業、負責、專業……”他自己對這樣的評價卻毫不在意,只說“沒有覺得我們的工作有什么特殊,都是在盡力做好自己領域的事情。”
“老百姓打開水龍頭,有水。”這看起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背后卻離不開像王愛新這樣千千萬萬的供水管道維修工人,隨著氣溫升高,他們也會逐漸忙碌起來,尤其是到了夏季用水高峰期,他們會更加忙碌,維修、檢修的工作量都會增加。
王愛新正在爬下管道,準備查看情況
對于不了解他們的人來說,供水管道維修往往被貼上“臟活”“累活”的標簽,了解王愛新的工作之后,有人可能又覺得這項工作有些“枯燥”,但為了讓居民喝上更健康、安全、便利的自來水,許多“王愛新們”在居民不容易見到的地下、管道內,堅守崗位,默默付出,守護著一座城市的供水安全。
策劃:劉成群、王麗平、龐超、陳亞飛
統籌:任利、齊媛媛、郭明明
文字:張偉克
制作:張李昊
視覺:劉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