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
2023年5月6日2時19分
(相關資料圖)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
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
“假”有“大”的意思
時光流逝不息
春天播種的植物此時已經長大
草長鶯飛,藍天白云
鳥兒飛翔在湖光山色之間
勾勒出春夏之交的詩情畫意
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就要來了
立夏雖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但“立夏”并不等于“入夏”。“立夏”是節氣概念,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而“入夏”則屬于氣象學范疇,立夏節氣到來并不代表著真正入夏,氣象學中夏季開始的標準,是該年第一次出現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都在22攝氏度以上。
河北立夏之后仍處春季
按氣象學的標準,立夏過后,河北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所以從氣溫來講,河北立夏之后仍處于春季,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資料表明,河北中南部地區一般在5月中下旬、有的年份在6月上旬進入夏季,北部地區一般要到6月上中旬、有的年份要到6月下旬才能正式入夏。
立夏·三候
◎ 一候螻蟈鳴
感知到夏意的螻蟈,按捺不住地奔走相告。
◎ 二候蚯蚓出
深居地下、最晚結束冬眠的蚯蚓,挑準好日子,這才懶洋洋、慢悠悠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
◎ 三候王瓜生
雖言王瓜,但泛指藤蔓類植物,由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從初春時的綠痕,到初夏時的綠蔭。
立夏·習俗
◎ 斗蛋
“斗蛋”是立夏的活動之一,家家戶戶煮好雞蛋,裝入已編織好的絲網掛在孩子脖子上。斗蛋時,孩子們用雞蛋互相撞擊爭斗,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不破為贏。至于為什么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
◎ 嘗新
民間有“立夏嘗新”的習俗,俗話說“立夏見三新”,“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通常會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再嘗食。
◎ 秤人
立夏頗有趣味的是“秤人”之俗。立夏這天輪流稱體重,看秤人大聲報數并添上吉祥話。秤老人,會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姑娘坐上去,便言“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
◎ 吃“立夏飯”
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為倭豆肉煮糯米飯,稱為“立夏飯”。
立夏·養生
◎ 飲食
立夏過后,氣溫會逐漸攀升,在飲食調理上,要尊重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多食用當季時令蔬菜、水果、海鮮魚類及粗糧等,及時補充營養,增強體力。為大家推薦三款養生粥,清暑生津,免受“暑邪”之擾。
綠豆粳米粥
原料:綠豆20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綠豆、粳米淘洗干凈,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煮粥,直至豆熟米爛;最后將冰糖兌入粥內,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暑生津,益氣養胃。
山藥奶肉羹
原料:羊肉500克,生姜25克,生山藥片100克,牛奶500毫升,蔥25克。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后與山藥、生姜以小火清燉3小時左右,取羊肉及湯一碗,再加牛奶500毫升、鹽少許,煮沸后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
黃芪銀花粥
原料:生黃芪50克,金銀花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生黃芪、金銀花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中,與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入1000毫升水,煮爛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清暑熱,解濕毒,補中氣。
◎ 起居
從春到夏的轉換時節,需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好起居生活,夜臥早起、避免疲勞。炎炎夏季,燥熱的氣候容易令人煩躁不安,應重視靜養、戒怒戒躁。
◎ 運動
立夏以后,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隨著氣溫的升高,人體容易出汗,如果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身體缺水。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幾何”
春天慢慢遠去
夏天漸漸來臨
萬物由萌芽至蓬勃生長
一段熱情浪漫的旅程就此開啟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生命因奮斗而精彩
夏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健康中國等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劉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