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縱覽客戶端訊(通訊員李燕茹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盧偉麗)北京時間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長征三號乙Y87 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五十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導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的箭載導航與位置報告裝備(以下簡稱箭載導航裝備)在極其復雜的環境下,成功實現火箭分離體實時定位與位置穩定回傳,精確“跟蹤”并“指引”其落點,助推器落地10分鐘即迅速找到,助力火箭分離體快速回收。
據悉,此前,5月11日長征二號丙D12 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某試驗星順利升空后,該裝備首次成功應用,圓滿完成第一次試驗驗證任務,為火箭回收任務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定位通信保障。連續兩次火箭回收試驗驗證,為裝備定型和后續應用完成了技術狀態確認。
導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蔚保國介紹說,該裝備的研制,是北斗在我國空天領域的創新應用,是導航國家重點實驗室踐行“從概念到實用系統”的一次充分體現。該裝備連續兩次助力火箭回收均取得圓滿成功,得到長征三號火箭總體的高度認可,他們認為,該裝備性能優異,滿足技術要求,后續可以開展列裝和規?;瘧?。
技術人員正在對裝備進行測試
箭載導航裝備研發團隊五年磨一“箭”,克服信號極不穩定、超高動態、天線指向不明等諸多技術難題,提出并突破了非連續信號條件下的快速定位新機制,在極其復雜的空間環境下成功實現火箭分離體回收階段的北斗穩定定位和連續位置報告。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參與現場保障的技術人員謝松說,以前火箭回收時,火箭分離體落點有可能分布在上千平方公里的廣袤地區,整整一個小隊的搜救人員需要花費數天甚至是數十天的時間來尋找火箭分離體。現在,通過箭載導航裝備,能夠實時對火箭整流罩、助推器、一級發動機等火箭分離體實現米級的精準位置定位,并根據定位信息指引分離體精準落到“預定地點”,助力火箭分離體“指哪落哪”。與此同時,實時回傳的位置報告,能夠指引地面搜救人員,快速實現火箭回收。
該裝備的應用,使火箭分離體回收真正從原來的“找”變成了現在的“等”。使搜尋回收效率至少提高了數百倍,并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大幅度促進了我國火箭回收領域的技術進步。該技術的應用,還能夠保障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蔚保國說,團隊后續將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并在這一領域持續攻關,支撐火箭在多種使用場景下開展更多有價值的新突破和新應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