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視頻攝制:張曉晴
河北新聞網6月12日訊 (吳文婷、張曉晴)今天上午9點40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來自河北省景縣的志愿者蘇浩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受捐助者的康復將會是我今生最大的成就!”
河北省第6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蘇浩。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35歲的蘇浩在今天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河北省第67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歷經4小時50分的采集,他為受捐者捐獻286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
蘇浩,衡水景縣人,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上大學期間就走上了獻血之路。只要有時間,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就會去獻血。2019年在一次獻血過程中他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更多的患者,于是義無反顧成為一名志愿者。
蘇浩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張曉晴攝
今年,蘇浩接到消息,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我感覺很幸運,毫不猶豫地就同意了。”蘇浩回憶道。隨后蘇浩在家人陪同下順利通過了健康體檢和高分辨檢測。
據了解,蘇浩的母親也是一名醫生,這樣的家庭氛圍早已潛移默化賦予了蘇浩“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責任與擔當,捐“髓”救人也因此變得自然而然。當得知要捐獻的消息時,身為醫生的母親全力支持。“外行”的妻子由于對捐獻骨髓知識的不了解再加上擔心蘇浩身體而有些猶豫,但經過深入了解后,她對捐獻也有了科學的認識。此次捐“髓”,妻子全程陪伴在丈夫身邊。
蘇浩與母親、妻子合影。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6月7日,在母親和妻子的陪伴下蘇浩來到石家莊,第二天開始注射動員劑,“整個過程沒有明顯不適感。”蘇浩說道。
談及此次捐獻,王浩表示,自己能憑一己之力挽救一條生命,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家庭中。
蘇浩與母親、妻子、景縣紅十字會的專職副會長袁愛華(右),秘書長董健(左)合影。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在捐獻當日,蘇浩收到了一封來自受捐助者手寫的感謝信。“您的無私奉獻和善良為我帶來了重生的希望,在我生命倒計時最需要的時刻,您舍棄自己的時間和身體,為我帶來了新的生命,您的行為不僅僅是一份捐贈,更是一份無私的愛心和責任擔當......”信上句句動情的話語,讓蘇浩和妻子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奉獻愛心收獲的快樂與感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