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啦!”大年初四,幾個表哥來我家,“姑姑,給您帶了點稀罕物,咱柏鄉的地里長出來的黃金——富硒小米!”大表哥拎著東西進了屋就跟我媽嘮了起來。“如今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都講究養生。不光有小米,還有富硒茶葉!”二表哥指著他手里的袋子笑著說。
“柏鄉?富硒?”看我兩眼冒光地盯著包裝,大表哥樂了:“要不說你們做記者的,對什么都好奇!我光知道富硒農產品是咱縣里新發掘的寶貝,具體你想了解,我給你找個人,他懂!”
在表哥的幫助下,我聯系到了縣富硒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馮增鎖,不巧的是,他正好去了外地。我發郵件說明了自己對“富硒”很感興趣,沒過兩天,便在郵箱里收到了他的回復。
尹記者:
你好!歡迎你回家鄉來。我春節期間到安徽省親,很遺憾不能當面接受你的采訪。你在郵件中提到,想了解一下咱們家鄉富硒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這我可要好好跟你聊一聊。你在外工作可能不太了解,這兩年,咱縣大力發展富硒功能農業,富硒農產品越來越走俏。
你知道,咱們柏鄉縣是傳統農業縣,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而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2012年,省里經過8年的土壤調查后公布,咱們縣處于河北南部一條富硒土壤帶上,十分適合富硒農產品的開發。
當時得知這個消息,我激動得一宿沒睡。我從小跟姥姥長大,小時候經常聽姥姥講,我們窮人家的優質小麥都賣到了外地,自己吃的卻是買的便宜面粉。那時我就在想,要是咱縣的老百姓都能吃上自己家的優質糧食,該有多好。如今,可以靠著富硒土壤走出一條富民路啊!
縣委、縣政府覺察到這是咱們縣農業發展的契機,從2013年開始,先后組織農業部門、農產品龍頭企業負責人到陜西、安徽等地考察富硒農業生產,還專門組織團隊開展了對富硒功能農業生產標準的研究,2015年主導制定了邢臺市富硒小麥和富硒小米的標準,去年12月,由咱們縣主導制定的河北省富硒農產品硒含量標準,通過了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咱們縣富硒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勁頭很足。2017年全縣共種植富硒小麥4800畝、富硒谷子500畝,富硒桑茶樹100畝,實驗種植了富硒菜花、富硒西瓜、富硒葡萄等富硒果蔬100余畝,生產出了富硒面粉、富硒小米、富硒掛面等系列產品,富硒雞蛋等畜禽實驗也開始進行了。我鄰居老邢,已經吃了一年的富硒農產品,他說,用富硒面粉蒸出來的饅頭很有嚼勁,富硒小米細膩香甜,富硒茶葉鮮醇爽口……
如今,種植富硒農作物的村民都知道,是富硒品牌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咱們縣去年生產富硒產品2000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畝產值是普通農業種植的3倍以上!以富硒小米為例,它的平均售價為每公斤30元,高出普通小米3到6倍;再比如富硒面粉,平均銷售價格達到了每公斤8元,是普通面粉的2倍多!價格翻番,仍然供不應求,去年產品銷往了山東、山西、內蒙古、安徽等多個省份。光咱們縣泰德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每年用工2萬余人次,直接帶動180余農戶、間接帶動200余農戶致富,每戶每年增收1萬多元。富硒品牌已經成為咱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啦。
物以稀為貴,咱這兒是農以 “硒”為貴。目前,咱們縣正在把富硒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努力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柏鄉樣本”!2018年,縣里計劃建造100畝標準化示范基地,到時候你可以隨時上網看到綠色種植的全過程。未來,咱們縣還要創建全國首個10萬畝功能主糧農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的河北省功能糧食與深加工產業集群,采用“產業園+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帶動農村整體經濟發展。到那時,真就是“喜看麥田千重浪、最是風流柏鄉人”啊!
柏鄉縣富硒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馮增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