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隨著華北采油五廠榆一站水源熱泵招標公示,華北油田“燃油替代”工程進入第二階段,華北油田冀中油區118臺燃油加熱爐燃料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徹底告別40多年的“燃油歷史”。
據統計,該工程年可節約燃油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1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097萬噸,實現了油田生產與環境保護比翼雙飛,為京津冀環境治理做出重要貢獻。
以往,冀中地區輸油加溫一直以原油為主,在生產中,加熱爐要消耗大量原油,不僅浪費原油資源,還增加了能耗。統計顯示,華北油田用于生產供熱的加熱爐就有300多臺,其中包括燃油爐172臺(冀中118臺、二連54臺),年燃油超7萬噸,年耗氣超5600萬方,是該油田節能、降低運行成本重要的挖掘潛力之一。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的設立,華北油田不斷強化生態環保理念,積極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組織開展了燃料原油替代的調研和論證工作,推出了這項兼顧效益和環保的“燃油替代”工程。
為加快推進該項工作,地面工程系統全面調研了生產用熱運行現狀,并與多家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先后擬定探討天然氣利用(伴生氣、管道氣、LNG)、熱泵(空氣源、水源)、潛山余熱利用、熱電聯供等領域的高新技術。最終,確定了符合油田實際的“以氣代油”和“以熱代氣”技術,并計劃用兩年時間在華北油田全面實現燃油替代工程。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原則,該油田首先實施一期“以氣代油”工程,利用LNG、管道氣、潛山余熱利用代替燃油,全部解決冀中43座站的118臺燃油加熱爐,一期工程圓滿結束。同時,在榆一站、王四聯等站開展吸收式、壓縮式水源熱泵試驗工作。一期工程實施后,公司原油自用率由3.4%下降為0.56%,躍升為中石油先進行列。(記者賈芳 趙曉慧 通訊員劉天一 劉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