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個地熱資源梯級綜合利用科研基地初步建成
10月9日,京津冀地熱資源梯級綜合開發利用(獻縣)科研基地階段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獻縣召開。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就獻縣地熱資源勘查與合理開發利用進行了深入研討,此舉標志著京津冀首個地熱資源梯級綜合利用科研基地初步建成。
京津冀地熱資源梯級綜合開發利用(獻縣)科研基地位于滄州市獻縣國營梅莊洼農場,是京津冀地熱調查科技攻堅戰的重要試驗點。
獻縣地熱資源儲量豐富,2028年預計年地熱水總開采量可達1495萬立方米,日可采量達4.09萬立方米,占所在區域地熱水可開采量的四分之一。在獻縣縣域內,水熱型地熱資源年可開采量折合標準煤達50萬噸。科研基地綜合應用高于莊組和霧迷山組地熱資源,實現首期280千瓦地熱發電和3萬平方米建筑物供暖梯級綜合利用,形成了京津冀深部碳酸鹽巖熱儲高效利用新模式。同時應用0RC向心透平發電技術,平均發電效率高達10%,在國內外同等資源和環境條件下,實現了較高的地熱發電效率。本階段,該科研基地地熱能綜合利用率75.8%,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該科研基地將為雄安新區、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地熱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新模式,對于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記者龔磊 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