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全省對外開放取得令人矚目成就,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歷史性轉變,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對外貿易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富生機與活力的增長點。
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978年到2017年,全省進出口總值從3億美元提高到498.1億美元,增長166倍,累計進出口總值達6237.2億美元,年均增長14%。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計實際利用外資864.1億美元,年均增長25.1%。其中,外商直接投資756.9億美元,年均增長29.7%。
出口貿易增長迅速,2017年出口總值比1978年增長112倍
出口貿易接連跨越新臺階。1978年,全省出口總值僅為2.8億美元。2013年,全省出口總值突破300億美元,達到309.6億美元,2014年達到歷史最大規模357.1億美元。進入“十三五”后,出口受金融危機影響,回落后企穩回升,2016年出口總值達305.8億美元,2017年出口總值達313.6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12倍。40年累計出口總值3872.7億美元,年均增長12.9%。出口商品種類快速增加,從1978年的139種增加到2017年的200多種。2017年,河北省排在前5位的出口商品依次是機電產品、鋼材、服裝及衣著附件、高技術產品、紡織紗線。
進口商品品種日益增多,占進出口的比重逐年擴大,貿易順差逐年縮小。1978年,全省進口總值僅為0.2億美元。2017年,進口總值達184.5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832倍。2017年,河北省前5類進口商品依次是鐵礦砂及其精礦、機電產品、大豆、高技術產品、煤及褐煤。超過1億美元的進口貨物來源國家(地區)由2001年的6個增加到2017年的11個。居前5位的進口貨物來源國家(地區)依次是澳大利亞、巴西、歐盟、美國、德國。
貿易市場日趨擴大。1978年,與河北建立出口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73個。到了2017年,河北出口貿易伙伴已遍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盟、東盟、美國、日本、韓國等為主要貿易伙伴。對部分“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出口較快增長,成為河北省出口增長中的亮點。2017年,河北省對東北亞國家出口31.3億美元,增長29.3%;對中亞國家出口2.2億美元,增長32.9%;對中東歐國家出口6.2億美元,增長16.3%。對金磚國家俄羅斯、印度、巴西出口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分別增長29.7%、8.8%和30.5%。
外商投資行業不斷優化,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較快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東部沿海省份之一,河北省利用外資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1991年以前,全省利用外資以對外借款為主,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較小,累計利用外資僅為3.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累計僅為1.8億美元。1992年外商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對外借款,成為全省吸引外資的主要方式,當年審批三資企業突破1000家,超過1991年之前的總和。2017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89.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4.9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
外商投資行業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之初,外商來冀投資的領域僅限于制造業和交通運輸等基礎產業。之后,外商投資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業外商投資發展迅速。2017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合同外資的一二三產業分布為0.4∶37.9∶61.7,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外商直接投資三次產業分布為0.7∶80.4∶18.9,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16.1億美元,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資的18.9%。從行業看,上世紀90年代初外商直接投資以工業、房地產等行業為主,之后外商投資行業不斷優化。2017年,全省外商投資增長較快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國際旅游發展迅速,全省國際旅游收入增長2620倍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國際旅游業從弱到強,發展迅速。全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數從1979年的1.3萬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60.2萬人次,增長124倍,年均增長13.5%。全省國際旅游收入從1979年的29萬美元到2017年的7.6億美元,增長2620倍,年均增長23.0%。
改革開放初期,河北省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飯店接待能力不足,交通、民航等制約因素并存,國際旅游發展受限。進入上世紀90年代,全省旅游基礎設施和交通能力大為改善,為國際旅游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97年,全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數超過30萬人次。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游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到1999年,全省國際旅游收入超過1億美元。“十三五”以來,全省旅游業發展動力強勁,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記者方素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