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河北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的收官之年,是由建設高峰期向后續發展脫貧期轉變之年。從2月25日召開的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將重點抓好工程進度、拆舊復墾、后續跟進等7項工作,堅決啃下易地扶貧搬遷這塊“硬骨頭”。
抓工程進度。對70個在建集中安置項目,細化優化施工方案,逐個制定推進計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6月底前,深山區、壩上地區集中安置項目至少要達到主體施工階段,平原地區完成主體建設;10月底前,所有集中安置小區完成驗收,向搬遷群眾交付鑰匙。
抓配套建設。依托安置區現有資源,強化弱項、補齊短板,加快安置區水、電、路、氣、訊及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做到功能合理、宜居宜業,有效滿足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同步規劃建設一批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以及商業網點、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確保搬遷群眾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
抓質量監管。嚴格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終身責任制,推廣“點長制”,對質量安全問題“零容忍”。加強工程建設過程控制和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落實項目“四制”管理。加強施工單位資質、建筑材料等審查檢查,從源頭上杜絕質量問題。嚴格落實工程驗收制度,切實打造優質工程、放心工程。
抓拆舊復墾。加快完善搬遷協議,切實做到一戶不落。加快舊房拆除,在組織集中拆除的基礎上建立拆舊獎補機制,引導群眾自拆自清。同步實施宅基地復墾,采用增減掛鉤指標解決建新區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優先拆除舊房復墾為耕地;對不宜復墾為耕地的,盡快完成宅基地復墾復綠。加快土地增減掛鉤交易,實現收益變現。今年年底前,2018年實現整自然村搬遷的,拆舊復墾復綠工作基本完成。
抓后續跟進。落實幫扶舉措,加快實施“兩區同建”,統籌做好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公益崗位設置,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強化社區管理,健全社區基層組織體系,開展情感疏導和移風易俗、鄉俗民約教育。創新工作方法,有序推進“農民變市民”、村委會改居委會工作,盡快辦理戶籍轉移和不動產登記,加快落實社保、教育等接續政策,讓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過上好日子。
抓督導檢查。抓住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完善督導模式,豐富督導路徑,積極開展易地搬遷事中事后監管巡查,確保各項搬遷政策落地生效。針對國家考核、巡視等發現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庫,下大力整改,確保不留死角。
抓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總結推廣搬遷好經驗、好做法,講好搬遷故事。采取多種方式,加強知恩感恩教育,增強搬遷群眾內生脫貧動力。開展扶志扶智活動,選樹一批脫貧典型,激發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和士氣。加大政策解讀和宣講,合理引導群眾預期,及時回應群眾合理訴求,做好信訪案件及輿情應對,堅決防止造成負面影響。(記者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