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位于高碑店的河北新發地花卉博覽園內人頭攢動,專營玫瑰的王麗娜臉上洋溢著笑容。剛剛過去的“情人節”,她批發出去了1000把、兩萬支玫瑰。3個月前,北京花卉市場疏解騰退,王麗娜與350多個商戶一起來到高碑店開始了新的創業。
成立3年來,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標桿工程:成功疏解商戶6200多戶,間接疏解外來在京人口2萬人;實現年交易量800萬噸,交易額410億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7000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1.3萬個,培育市場納稅主體7000多家。
2019年,隨著園區二期工程的全面展開,更多業態進駐和功能實現,河北新發地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疏解非首都功能
讓更多商戶安居樂業
每天凌晨4點多,燈火通明的河北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就開始了一天之中最繁忙的時刻,卸貨、裝貨、配送,人流車流交錯。
2月18日上午11點,市場里不少遠途而來的貨車仍在備貨。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采購商旬景輝的一輛運菜車已經準備完畢,即將出發。
旬景輝為呼倫貝爾十幾個超市供菜,自己在市場長期駐點采購,31噸標載的掛車至少一天走一趟。“我在北京新發地拉了7年菜,轉到這里后,每年降低近20萬元費用,可以說直接轉換成了利潤。”旬景輝說。
旬景輝掰著指頭和記者算起了賬:在北京市場采購、租房、雇人支出多,進出門要收費,而且車輛擁堵,備好了貨,三四個小時出不了門是常事,回到呼倫貝爾就是第二天晚上,菜很容易凍壞。“在高碑店,菜價低,不收進出門費,交通順暢,市場給提供的房子每月租金只有400元。3年來,我每年收入增加120萬元至150萬元。”旬景輝說,更讓常年在外的他感到欣慰的是,家人也可以團聚了,時常能夠吃到媳婦親手做的飯菜。
來自福建的倪可敏和妻子在市場經營食用菌,他說,除了山西、內蒙古的客戶,保定市各縣來買貨的客戶越來越多,去年營業額2000多萬元,比前年翻了一倍還多。“我在市場開業時就從北京過來,買了配套的商品房,父母也接過來了,孩子就在小區上幼兒園,今年計劃要個二胎,這種生活以前真不敢想象!”
為了實現“以產引人、以業聚人、以城固人”,河北新發地把完善市場配套建設作為產業承接規劃的重要部分,為商戶配套了居住、教育、住宿餐飲、購物、金融等功能,解決了商戶落戶難、子女上學難、購物難等問題。園區還成立市場管理委員會,推動公安、稅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入駐園區,為商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還通過金融創新等方式幫助商戶做大做強,創造了安居樂業的經營環境。
帶動100余萬畝種植基地
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杜利芳在保定工農路批發市場做了20多年蔬菜生意,得知河北新發地開業后,她毅然轉戰高碑店。和她一起過來的,還有來自山西、遼寧等地的合作伙伴。
2月18日,在市場內聯系圓白菜買主的杜利芳告訴記者,高碑店的市場設施條件好、交通方便、管理規范、交易活躍。自己除了一年四季在這里為客戶代購代銷蔬菜,還在清苑租了200畝地搞蔬菜種植,聘請了技術員做管理。“我整天在市場上,了解市場行情和供需情況,可以適時調整種植結構。”杜利芳說。
河北新發地集團副總裁魏樹儉介紹,河北新發地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首都農產品后勤保障基地的同時,還促進了河北農業產業的升級。入駐園區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580多家,匯聚了河北省80%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園區運營直接帶動河北果蔬種植基地100余萬畝。在園區連續舉辦了三屆京津冀蔬菜對接大會,為200多萬噸河北蔬菜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改變了以往河北蔬菜需要轉運外省貼牌進京的局面。
河北新發地還積極對接保定阜平、淶源等貧困縣,通過產銷對接、設立銷售專區、發展訂單農業等方式,形成了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目前河北有21個貧困縣的60余種農產品在場內銷售,年銷售量達80多萬噸。
去年12月21日,河北新發地便民市場在保定啟動,當地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便宜的水果蔬菜,還可以通過手機微商城看到每天的特價活動,用手機在線下單,就有專人送貨上門。
“未來3年,河北新發地將在保定區域投建便民服務市場80家,為形成由大中轉集散的一級批發市場輸往城市核心區的智慧物流網絡打下基礎。”魏樹儉說。
實現項目精準承接
保障京雄食品配送
湖北人周守軍從事蝴蝶蘭種植和批發,在北京花鄉市場經營12年,年營業額近1000萬元。在疏解政策背景下,他成為最早簽約河北新發地的花卉商戶之一。“選擇這里是因為河北新發地起點高、承載力大、管理規范、配套完善,土地性質合規,而且前期就有發展花卉產業的規劃。”周守軍說,他在遷西縣有種植基地,希望有個長久的未來,不再折騰。
開業以來,河北新發地將北京批發市場中過境中轉、冷鏈倉儲、生產加工的功能疏解出來,并與多家大型市場達成合作意向,形成功能錯位發展。
為了實現對疏解項目的更精準承接,“接得住、接得好、接得牢”,魏樹儉建議北京相關部門能提供農批市場及相關產業疏解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樣河北新發地就可按疏解節奏進行承接平臺的同步建設,避免突發疏解與建設工期緊張的矛盾和物業資源的閑置。
高碑店市市長王江介紹,高碑店市今年將全力打造京津雄優質農產品供應保障基地,依托新發地集團,加速推進食品加工產業園、馬連道茶城等項目建設,打造京雄食品配送保障基地。
記者了解到,隨著園區二期項目實施,河北新發地將集“現代食品商貿物流、食品產業加工、進出口跨境貿易、生鮮電商孵化、國際專業會展、食品文化創意”六大功能于一體,直接帶動10個以上相關聯產業外遷,有效疏解北京外來在京人口30萬人,具備保障首都15天以上農產品供應能力,并可為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018年,河北新發地果蔬市場日均進場量同比增長30%,商戶數量同比增長32%。隨著物流配送、便民市場等多個業態開業運營,園區一期項目的交易額有望達到1000億元;今年總投資329億元的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將推動河北新發地交易額登上更高平臺。”魏樹儉說。 (記者 煙成群 劉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