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開始,河北省冬小麥開始由南向北陸續返青。往年這個時節,正定縣南崗村種糧大戶田霞利都會忙著澆一次春一水,而現在他卻沒有給小麥澆水,因為他種植了節水麥新品種,澆水時間推遲了,整個小麥生育期可以比以往少澆兩次水。
推廣應用節水麥品種及其配套節水技術,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項目的一部分。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18年河北省積極探索農業節水模式,推廣節水品種、節水技術,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共實施農業節水項目746萬畝,節約用水5.62億立方米,并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綜合治理模式。
2018年,河北省在地下水超采的小麥種植區大力推廣冬小麥節水品種,并配套實施秸稈還田、科學施肥、精細播種、播后鎮壓、推遲春一水、澆好拔節水等農藝節水技術,共推廣節水品種和配套技術推廣536萬畝。重點引導農民改變單一追求高產的大水、大肥種植習慣,根據土壤墑情和降雨情況,適時適量澆水,將春季澆水控制在兩次水以下,比傳統種植模式減少1-2次水。
針對一年兩熟用水多,農時緊張,光、熱、水條件不足等實際,河北省還在黑龍港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的一年兩熟區,探索適水種植模式,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實施季節性休耕,改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為只種植玉米、谷子、高粱等夏季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實現“一季休耕、一季種植”,壓減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麥種植面積200萬畝。結合畜牧業發展,推廣種植苜蓿、青貯玉米等飼料作物,減少農業用水。為進一步培肥地力,推廣種植綠肥作物,河北省還鼓勵和支持農民在休耕期間種植二月蘭、油菜、毛葉苕子等綠肥作物,不收獲、不澆水,下茬作物種植前翻耕入田。
河北省還根據水資源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探索旱作雨養種植模式。在武邑縣、故城縣,因地制宜,整村推進,集中連片,由鄉(鎮)政府統一組織關停抽水機井,鼓勵農民選用抗旱節水品種,農機農藝結合,實施抗旱保墑種植技術和耕作方式。種植作物由農民自定,種植方式和季節由農民自選,將水澆地改為旱作雨養農田,不再抽取地下水灌溉,共實施10萬畝,減少了地下水開采。
農業節水項目的組織實施,不僅使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戶節水意識普遍提高,以水定產、以水定種、適水發展的理念得到加強,實現了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轉變,還通過實踐總結出旱季休耕、雨季種植模式,小麥節水穩產栽培模式,高效灌溉、水肥一體模式,免耕栽培種植模式,為不同類型區推廣應用提供了依據。(記者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