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我省各地以不同方式慶祝節日,共享五谷豐登的幸福時光。
節儉熱烈慶豐收
沒有千古名賦,卻有洋溢著農民豐收喜悅的詩詞和朗誦;沒有美麗鮮花,卻有飽滿的谷穗和各種蔬菜果實;沒有珍饈佳肴,卻有熱氣騰騰的大鍋燉菜和饅頭……9月23日,在邯鄲市永年區廣府鎮東街村的甘露寺廣場上,豐收賽詩會、展品曬豐收、萬人千家宴、農事非遺展等一系列節儉而又熱烈的慶祝活動,吸引了3000多名群眾參加。
“碩果添加節日香,舉杯邀月證輝煌。抖音捎到重霄九,慰問神舟育種忙。”來自永年臨洺關鎮的趙毓志朗誦了他創作的詩歌《喜慶的節日》。“雖然我現在已經不是農民了,但我的父母還是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能用詩歌來慶祝這個節日,我特別高興。”趙毓志說。
今年8月,永年圍繞“農民寫、寫農民、農民朗誦、農民評”,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向社會征集了300多首作品,并對所征集詩歌進行了初步評選。賽詩會上,10名農民詩人登臺領獎,并和與會嘉賓共同朗誦《豐收禮贊》等作品,讓大家一同分享農民節日的喜悅。
在舞臺南側,“豐碩永年”農林牧副漁等特色產品成果展正在舉辦,現場擺滿了來自各鄉鎮的主糧作物、雜糧作物、油料作物、葉菜類、林果類、食用菌等12大類120多個產品。位于廣府鎮陳村的科瀚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負責人白彥剛指著展臺上一盆盆綠油油的蔬菜,向人們介紹他們無土栽培的各種農產品,“我們想通過產品展示,告訴農民朋友,一定要打破傳統觀念,進行科學生產。”
同一天,在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古貢棗園,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黃驊冬棗節開幕了。活動組織開展了文藝表演、書畫攝影展、農產品展銷、電商推介等活動,慶祝豐收佳節。
黃驊旱堿麥種植戶趙樹章和冬棗種植戶劉寶桐走上舞臺,通過親身經歷,向觀眾講述特色農業發展成就。劉寶桐說,今年他的冬棗再獲豐收。這些年,他不僅擴大了冬棗栽種面積,還不斷摸索科學的種植管理模式,冬棗產量和品質獲得雙提升。
當天,還舉辦了“豐收集市”滄州優質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來自滄州各縣市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養大戶代表,帶來了果品、雜糧、瓜菜、水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及加工制品。
要豐收,更要增收
9月23日,邢臺市在南和縣農業嘉年華舉行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
43歲的魏立科早早來到現場,他是南和縣金沙河農業合作社的新型職業農民。“這個節日是我們農民的節日,是慶賀豐收、享受豐收果實的節日。”魏立科自豪地說,現在他和18名農民兄弟包了一萬畝農田,“我們都經過系統培訓,拿到了職業農民證書。”
一萬畝農田,怎么個種法?
“統一購種、統一供應、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魏立科一口氣說出了五個統一,“最關鍵的是,我們是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管理。”他說,過去秋收秋種需要二三十天,而現在,一萬畝玉米從收獲、粉碎秸稈、施肥、深耕到小麥播種,最多一周時間。
不僅種植效率大大提高,生產效益也提高了很多。魏立科說,這一萬畝農田,一季種優質強筋麥,一季種玉米。今年小麥畝產約600公斤,產量高,品質好;再過幾天就要開始收玉米,全部銷往金沙河面業集團,每人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南和自古土肥水豐,素有“冀南糧倉”之美譽。目前,僅金沙河農業合作社就流轉土地近3萬畝,涉及郝橋、閆里等6個鄉鎮,既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能保證企業收購優質小麥。
“增收才是真豐收。”南和縣委書記李勝敏介紹,目前,南和縣擁有各類規范合作社573家,其中省級以上示范社10家,一大批傳統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在趙縣,金豐公社與河北德眾種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趙縣金豐公社,選擇在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揭牌成立。
金豐公社是由金正大集團發起并控股,由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華夏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投資成立的中國首家現代農業服務平臺。
新成立的趙縣金豐公社將結合該縣小米、玉米、梨園為主的80余萬畝種植基地,開展“耕、種、管、收、售”全產業鏈服務,致力于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作業和種植業結構調整。趙縣金豐公社負責人薛召介紹,他們將通過規模化托管種植,力爭使農戶農業生產成本降低15%、收益提高15%。
當天,趙縣金豐公社還成立了趙縣金豐學院,將結合中國農業科學院、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以及河北農業大學的科研和種植技術優勢,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服務三農的隊伍。
美好生活新希望
農民的豐收,不僅是農產品豐收,也不僅是收入的增長,還要有宜居的生活環境、豐富的鄉村文化、留得住的鄉愁。
9月23日,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石城子會場)活動在青龍滿族自治縣七道河鄉石城子村的村民活動中心廣場舉行。主辦方在村民活動中心及周邊布展了石城子村“石房石美”特色民居效果圖、美食類攝影展、青龍風光攝影展等。同時,還舉辦了青龍在旗粘豆包等優質特色農副產品和家織布、編織柳條筐等手工藝品展示活動。游客可以現場嘗到青龍特色美食,包括青龍水豆腐、粘豆包、干炒栗子等。
“我們就是要讓農民們看得見美麗,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嘗得到幸福。”石城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鳳伍說,今年石城子村板栗喜獲豐收,板栗價格也有所上漲,村民們不僅享受了豐收的喜悅,也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中國農民豐收節,激發出我省農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在沽源縣,一場別開生面的百名新人脫貧脫單大型集體婚禮舉行。活動以“禮贊豐收、擁抱幸福”為主題,來自張家口市12個縣區的100名新人,在1000多名嘉賓及觀眾的共同見證下,伴著音樂,手挽著手走向婚姻殿堂,也走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活動現場,1000余人手持五星紅旗和100名新人齊聲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聲在廣場上空久久回蕩。
(采寫/記者喬賓娟、王雅楠、邢云、陳寶云、孫也達、董昌、李艷紅、劉禹彤)
關鍵詞: 中國農民豐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