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案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主管刑偵的副局長換了5任,但他們從未放棄,經過高陽公安人的不懈努力,終于將潛逃23年的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23年漫漫追逃路
春節臨近,雪霽天晴,微風不燥。在高陽縣公安局刑警偵查大隊辦公室里,大隊長薛威拿出手機,強忍住內心的激動,給已經調任其他崗位的老同事撥通了電話:“白局,‘老牧’抓到了。”
雖然白局長已經調任其他單位很多年了,但是作為當年牧某涉嫌職務侵占案的專案組成員,“老牧”抓到之后,薛威還是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
為了這一天,高陽公安人整整努力了23年……
薛威口中的“老牧”,是一名潛逃23年的在逃人員。說起當年的情形,當年的專案組成員依然歷歷在目:1998年一個夏天的晚上,正在刑警大隊值班的民警接到高陽縣某金融機構報案稱,他們單位丟失了60萬元現金,和這些現金一起失蹤的還有該單位的出納員牧某。
60萬元現金,放在現在也是巨大的數額。案情重大,接到報警后,值班員立即將這一情況上報高陽縣公安局領導。
高陽縣公安局迅速抽調警力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工作。通過調查走訪,提取關鍵證據,偵查民警認為該單位的員工牧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牧某自當天失蹤之后,和家人朋友都失去聯系,從此杳無音信。
面對抓捕困境,專案組民警始終沒有放棄過任何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哪里有任何關于牧某的消息,專案組民警立即趕往當地核查抓捕。網上追逃、廣泛張貼通緝令、給親戚朋友做思想工作、發動群眾提供線索……多少次以為迎來了柳暗花明,卻又一次次陷入山窮水覆。
辦案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主管刑偵的副局長換了5任,但是牧某的案子始終壓在專案組民警的心頭,成為辦案民警的“意難平”。20多年來,專案組民警多次赴四川、山西、廣州等多地調查走訪,展開追逃工作,累計行程達到20余萬公里。
專案組民警出差的一張張火車票、越積越厚的一摞摞案件卷宗,訴說著民警追捕牧某的決心和艱辛。
2020年以來,科技的發展給這起案件帶來一線曙光。針對牧某的案件,該局多次組織刑偵、經偵、網安民警重新研究案情、梳理線索,制定追逃方案,到河南開封、山東聊城、河北唐山等地開展信息核查工作,不達目的,絕不收兵。
經過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擴線織網,延伸工作觸角,2021年年終歲尾,知情群眾打來的一個電話給抓逃工作帶來轉機。現任專案組組長梁寶卿接到群眾舉報稱,他通過親戚了解到某縣發現一名流浪人員,躺在路邊,很像公安局的網上追逃人員牧某。舉報群眾將流浪人員的特征和相關信息一一通報給梁寶卿:50多歲,老家是某縣某村,長臉型,父親叫牧某坤。這些與牧某的籍貫、親屬姓名完全吻合。他向上級領導匯報后,迅速和專案組民警趕往當地。
民警疾速趕到當地。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經過了23年的亡命天涯,牧某的容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辦案民警還是一眼認出了眼前的牧某。
面對眼前的民警,牧某開始還想著抵賴,企圖渾水摸魚,但在專案組強大的訊問壓力下和證據面前,他終于承認自己就是牧某,并交代了攜60萬元現金潛逃的作案事實。交代完全部過程后,他長舒一口氣說:“我的逃亡路這回是跑到頭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老了,也跑不動了。”
原來,23年前擁有“鐵飯碗”的牧某是單位的骨干力量,本該是前途一片光明,卻因為一時的貪念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如今的他已年近花甲,多年的逃亡生涯讓他患了一身病,有家難回。
當年負責該案的民警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退休,在崗的不少專案組民警也已兩鬢斑白。案發時,組長梁寶卿剛剛參加工作,還是“小梁”,而今已經霜染兩鬢。當他們聽到23年前逃亡的牧某終于被抓捕歸案的消息,難掩心中的激動,不勝感慨,歷時23年的“懸案”在此刻畫上了句號,自己心里的這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高陽縣公安局也鄭重告誡在逃人員要認清形勢,放棄僥幸心理,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爭取從寬處理。(河北法制報記者李永志 通訊員王阿曼)